
(1).春季。 南朝 梁 江淹 《拜正員外郎表》:“﹝臣﹞濫蒙恩幸,屢度經冬,亟移春序。” 隋炀帝 《與禅閣寺僧書》:“春序将謝,道體如何?” 唐 韋應物 《複理西齋寄丘員外》詩:“海隅雨雪霽,春序風景融。”
(2).猶春光。春天的風光、景緻。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春序一如此,汝顔安足賴。”
春序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詞典釋義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春”指春季,“序”本義為空間次序(《說文解字》),引申為時間次第。“春序”即春季的時序,特指春天三個月的自然輪替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釋義:“春季的時序。”
強調春季萬物萌發的規律性,如草木生長、氣候轉暖的階段性特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例證:“春序推遷,物華流轉。”
在唐詩宋詞中常象征生機與時光流逝,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暗含春序更疊之意。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三十六(中華書局,1960)
道家思想中,“春序”體現自然法則(“道法自然”),如《淮南子·天文訓》以四時之序喻宇宙規律。
來源: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中華書局,1989)
現代漢語中,“春序”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論述,保留古典韻味。例如:
“春序将盡,櫻花零落成泥”
體現時間流逝的文學化表達,常見于散文、詩歌。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學術參考依據:
“春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其解釋及文化内涵可綜合如下:
指代春季
指整個春季的時間段,如南朝梁江淹《拜正員外郎表》中的“亟移春序”,以及隋炀帝書信中提到的“春序将謝”,均以“春序”直接表示季節。
象征春天的風光與景緻
如唐代韋應物詩中“春序風景融”,韓愈《感春》中“春序一如此”,均以“春序”描繪春季的生機與自然美景,強調春光的美好意象。
如需更詳細的古典文獻例證或組詞應用,可查看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參考、2、4)。
百凡待舉闆鄣備戒悲天憫人碧胫不能勾不識東家不修小節茶博士成哀出籴儲書大和倒相滴定冬天放饷梵樓樊鹿扞網根拿觚圜過露漢史寒餧耗屈薅栉環形貨場貨客金斷觿決疾學浚流句星康伯傀儡子爛石草龍足免冠牧夫木契鲵鲋仆禦氣淩霄漢曲部日慎一日善鄰奢傲生燒沈實世度識器石堰隨俗浮沉肅正陶嬰同辔瓦罂誣祿五馬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