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sh iron could turn into steel at once;(fig) set a high demand on somebody in the hope that he will improve] 比喻對人抱着很大的希望,恨他不長進
這種愛有時候是以恨的形式表現的,這是“恨鐵不成鋼”的恨,不是“仇恨”
比喻對所期望的人不求長進而表示焦急不滿。《紅樓夢》第九六回:“隻為 寳玉 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十八:“這是‘恨鐵不成鋼’的恨,不是仇恨。”
“恨鐵不成鋼”是漢語成語,形容對期望對象因不争氣、不上進而感到失望,同時迫切希望其改進的心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怨恨鐵無法煉成鋼”,比喻對親近或重視的人未能達到預期時,既責備又惋惜的複雜情感。常用于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生等場景,如“父母恨鐵不成鋼,所以嚴格要求我們”。
最早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六回:“隻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後逐漸演變為通用俗語,并衍生出類似表達,如俗語“男無性如鐵”中“鐵”象征平庸,與“鋼”形成能力對比。
成語通過鐵與鋼的冶煉關系,暗含兩層寓意: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觀念中對“後天努力”的重視,強調個人成長需結合外界督促與自我覺醒,與“玉不琢不成器”等哲理相通。
恨鐵不成鋼是一個成語,意為對人或事物期望變得更好而感到失望和不滿。它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人的期望很高,但對方卻未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從而産生了失望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恨(心)鐵(金)不(一)成(一)鋼(金)。
其中,“心”是旁邊,表示與心理相關;“金”是一個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一”是一個筆畫。
來源:
《恨鐵不成鋼》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曆史小說《三國演義》,其中形容關羽的心情變化:“拉風弓,攤牛肉,斬鐵盔,鑽山嶽,性如猱狗之勢。今被曹賊困住,卻如切鹿之奈何,恨鐵不成鋼。”後來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表達對人或事物期望超越現狀而産生的失望之情。
繁體:
恨鐵不成鋼
古時候漢字寫法:
恨錒不成鋼
例句:
他父親對他期望很高,但他卻不努力學習,總是玩電子遊戲,真是恨鐵不成鋼。
組詞:
憧憬、期待、抱負
近義詞:
失望、失望沖擊、難以置信
反義詞:
滿意、達到預期、圓滿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