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菩薩心腸的意思、菩薩心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菩薩心腸的解釋

[kindhearted and merciful] 比喻心地仁慈

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西湖佳話·放生善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菩薩心腸”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成語,其内涵豐富且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pú sà xīn cháng,屬四字中性成語,偏正式結構,比喻人的心地慈悲善良。

  2. 字面含義
    “菩薩”指佛教中慈悲為懷、普度衆生的修行者,“心腸”代指人的内心品質,合起來形容人具有菩薩般的仁慈與寬容。

  3. 出處
    最早見于清代《西湖佳話·放生善迹》,原文為:“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


二、深層内涵

  1. 慈悲為懷
    強調對他人苦難的深刻同情與關懷,不僅限于物質幫助,更包含精神支持。這種慈悲基于對他人處境的設身處地。

  2. 超越自我
    主張放下私利,以衆生利益為先,體現“菩提心”的修行境界,即為了他人福祉而行動的覺悟。

  3. 平等包容
    佛教認為衆生平等,菩薩心腸要求尊重差異、包容不同,體現無分别的博愛。


三、使用場景與反義詞

  1. 適用語境
    多用于贊美他人善良寬容,如慈善行為、化解矛盾等場景。例如:“他資助貧困學生多年,真是菩薩心腸。”。

  2. 反義詞
    與“惡毒心腸”相對,後者形容内心陰險狠辣。


四、哲學擴展

在佛教實踐中,“菩薩心腸”常與“金剛手段”并提,強調慈悲需與智慧、果敢結合。例如面對不公時,既要有救助弱者的善心,也要有維護正義的決斷力。

“菩薩心腸”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更蘊含佛教普度衆生的精神追求。其核心在于以慈悲為根基,通過實際行動利益他人,最終達到自他兩利的境界。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菩薩心腸》的意思

《菩薩心腸》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心慈善良,善于忍受苦難,具有慈悲心腸。意思是指像菩薩一樣,具有慈悲的心胸和對他人的關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菩薩心腸》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來源

《菩薩心腸》這個成語來源于佛教。菩薩是佛教中指代有智慧和悲心的覺悟者,常常以功德、智慧和慈悲為人類和衆生服務。因此,用來形容人們的行為和心态,特指具有慈悲心腸的人。

繁體

《菩薩心腸》的繁體寫法是「菩薩心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菩薩心腸」以草書形式書寫,字形和現代不同。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字典或學術資料。

例句

他的故事展現出了一個人具有“菩薩心腸”的高尚品質。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菩薩、心腸、慈悲、感恩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仁慈、慈悲、寬宏大量、慈愛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鐵石心腸、無情、冷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