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牆報的意思、牆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牆報的解釋

[wall newspaper] 一種常用手寫或打字機打的單張報紙,通常貼在布告欄内或牆上

在每個工廠、機關和農場都有牆報

詳細解釋

亦作“墻報”。單位或集體編輯的成組宣傳文字,以牆頭張貼形式公布,有短小、靈活、及時等特點。 周揚 《談文藝問題》:“連隊文藝活動也是活躍的,戰士們把自己的生活和鬥争反映在牆報、歌詠、快闆、繪畫、戲劇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牆報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牆報是張貼在牆壁上的文字或圖畫組合,是具有宣傳教育功能的傳統媒介形式。《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用文字、圖畫等編寫出來,張貼在牆上的報"。這一傳播形式起源于20世紀初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最初作為學生宣傳新思想的載體,後逐漸發展為基層單位常用的信息傳播工具。

從功能演變來看,牆報在不同曆史時期承擔着多重社會職能:

  1. 知識傳播載體:通過簡明文字配合插圖,向文化程度較低的群體普及科學常識(《辭海》第七版)
  2. 輿論引導工具:抗戰時期成為動員民衆的重要宣傳陣地,改革開放初期承擔政策解讀職能(中國教育新聞網)
  3. 文化展示平台:學校、社區通過主題牆報展示精神文明成果,如節慶專題、環保知識等(《基礎教育課程》期刊)

現代牆報呈現數字化創新趨勢。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電子牆報已被納入"班級文化建設"範疇,結合二維碼技術實現内容延展。其核心特征仍保持傳統優勢:版面靈活、時效性強、互動直觀,在基層單位信息傳達中持續發揮獨特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上海辭書出版社. 辭海(第七版). 20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校園文化建設的傳承與創新.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基礎教育課程,20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教基〔2017〕8號.

網絡擴展解釋

牆報(拼音:qiáng bào)是一種以張貼形式傳遞信息的宣傳媒介,通常出現在公共場所的牆面或布告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牆報是單位或集體編輯的宣傳材料,内容以文字、圖畫為主,通過手寫、打印或排版制作,張貼在牆面、布告欄等顯眼位置。其名稱也作“壁報”,兩者含義相同(例如:“三年甲班獲得這次壁報比賽優勝”)。

  2. 形式與特點

    • 短小靈活:内容簡潔,便于快速制作和更新;
    • 時效性強:常用于發布通知、活動宣傳或政策解讀;
    • 多樣載體:早期多為手寫或打字機排版,現代也可結合印刷技術。
  3. 應用場景
    常見于工廠、學校、機關單位及社區農場,用于信息共享或思想教育。例如鄒韬奮在《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中提到“我們的壁報是言論機關”,說明其宣傳功能。

  4.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壁報”“宣傳欄”,英文對應“wall newspaper”。

若需進一步了解牆報的曆史演變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教育類資料或報刊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平班禅悲默飙馭寀寮摧怆單步簜劄大慶大弦戲大小謝帝枝對簿番薥風靡感喟鬼寰憨謬河沿化成懷道會絮互言檢字法今旦精華靖匡絶筆據憑恐動禮拜寺泠人論谕毛民磨滅難卒合凝戀倩俊牽路遷善黜惡岐社毬路錦山礬弟淑祥送敬酸削躺櫃鐵闆不易徒甲外事處王官惘惘辒辌無施不可無主後鄉意想着銷慝瀉淚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