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l newspaper] 一種常用手寫或打字機打的單張報紙,通常貼在布告欄内或牆上
在每個工廠、機關和農場都有牆報
亦作“墻報”。單位或集體編輯的成組宣傳文字,以牆頭張貼形式公布,有短小、靈活、及時等特點。 周揚 《談文藝問題》:“連隊文藝活動也是活躍的,戰士們把自己的生活和鬥争反映在牆報、歌詠、快闆、繪畫、戲劇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牆報漢語 快速查詢。
牆報(拼音:qiáng bào)是一種以張貼形式傳遞信息的宣傳媒介,通常出現在公共場所的牆面或布告欄。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牆報是單位或集體編輯的宣傳材料,内容以文字、圖畫為主,通過手寫、打印或排版制作,張貼在牆面、布告欄等顯眼位置。其名稱也作“壁報”,兩者含義相同(例如:“三年甲班獲得這次壁報比賽優勝”)。
形式與特點
應用場景
常見于工廠、學校、機關單位及社區農場,用于信息共享或思想教育。例如鄒韬奮在《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中提到“我們的壁報是言論機關”,說明其宣傳功能。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壁報”“宣傳欄”,英文對應“wall newspaper”。
若需進一步了解牆報的曆史演變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教育類資料或報刊研究文獻。
牆報是指貼在牆上的宣傳和通知材料,用于傳達信息或表達觀點。它通常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吸引觀衆的注意力。
牆報的拆分部首是土,總共3個筆畫。
牆報這個詞最早見于清代的《成語鑒别和解釋》,很可能是當時江蘇、浙江地區的方言詞彙,用于描述貼在牆上傳播信息的海報。
墻報(qiang2 bao4)是牆報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牆報的寫法有所不同,其類似的詞彙常見于《康熙字典》中。但是對于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今天學校門口貼了一張牆報,它介紹了春遊的相關信息。
2. 這個牆報的内容真是信息量大,讓人一目了然。
展示牆報、學術牆報、文化牆報、黨建牆報、校内牆報等。
海報、宣傳紙、告示等。
私密信件、保密文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