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俗的意思、時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俗的解釋

[(prevailing) custom of the time] [某一時代的]習俗;時下的習俗,流俗

動蕩的年月裡,時俗也多變

詳細解釋

(1).世俗,流俗。《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顔,誰為發皓齒。”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如 尼佉 、 伊勃生 諸人,皆據其所信,力抗時俗,示主觀傾向之極緻。”

(2).猶世上,世間。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惟方士訪至 蓬萊 ,得妃密語,歸報上皇一節,此蓋時俗訛傳,本非實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時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某一時代的習俗或流俗
    指特定曆史時期流行的社會風氣、習慣。例如《楚辭·離騷》中“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描述當時世俗之人投機取巧、違背規則的現象。曹植《雜詩》中“時俗薄朱顔,誰為發皓齒”,則表達了對世俗輕視美好事物的感慨。

  2. 泛指世間或世俗
    清代趙翼在《瓯北詩話》中以“時俗訛傳”指代世間的傳聞,強調其非真實性。

二、出處與用例

三、近義詞與語境

總結來看,“時俗”既指具體時代的風尚,也抽象化為對世俗世界的概括,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俗

時俗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它的意思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社會環境下普遍存在的風俗習慣和行為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時俗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時”可以拆分為“日”和“寸”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0個。第二個字“俗”可以拆分為“亻”和“谷”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9個。

來源

時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詞彙。其中,“時”字在古代常用來表示“時間”或“時代”,“俗”字則表示“衆多的人”或“普遍的習慣”。兩個字結合後,意味着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們的習俗。

繁體

時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時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時俗兩個字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相似于現代漢字的形狀。

例句

1. 這個村莊保留着古老的時俗,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2.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時俗,人們會貼春聯、放鞭炮、拜年慶賀。

組詞

時俗組成的詞語有:“時光流轉”、“時節”、“民俗”等。

近義詞

與時俗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風俗”、“習慣”、“社會規範”等。

反義詞

與時俗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異常”、“特殊”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