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織的意思、耕織的詳細解釋
耕織的解釋
耕種紡織。猶言農桑。《管子·幼官》:“三會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賦百取二,關賦百取一,毋乏耕織之器。’” 漢 賈誼 《新書·過秦論上》:“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後漢書·逸民傳·梁鴻》:“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織為業。” 清 方文 《述哀》詩:“方技知蔔醫,可以代耕織。”
詞語分解
- 耕的解釋 耕 ē 用犁把土翻松:耕種(恘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勞動,如“着意耕耕,自有收獲”)。筆耕(喻寫文章)。舌耕(喻教書)。 筆畫數:; 部首:耒; 筆順編號:
- 織的解釋 織 (織) ī 用絲、麻、棉紗、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織布。編織。織女(.織布、織綢的女子;.指織女星)。棉織物。 引申為構成:羅織罪名。 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織錦。織文(即“織錦”)。織貝(織成貝
網絡擴展解釋
“耕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耕種與紡織,分别代表農業和手工業勞動,合稱則泛指傳統農耕社會的生産活動。常被引申為勤勞工作的象征,如《後漢書》記載梁鴻夫婦“以耕織為業”。
二、曆史與文化内涵
- 經濟基礎: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耕織”是維系社會運轉的核心,如賈誼《過秦論》提到“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 政策體現:管仲在《管子》中主張減免賦稅時,特别強調“毋乏耕織之器”,反映國家對農桑的重視。
- 文化符號:清代頤和園豳風橋景區設有“耕織圖”景觀,将農桑勞動升華為藝術主題。
三、引申意義
該詞不僅描述具體勞動,更承載着自給自足、勤勉持家的精神内涵,如方文詩句“方技知蔔醫,可以代耕織”,體現勞動方式的多樣性。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與曆史文獻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耕織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重要的意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耕和織。 耕字的部首是耒,它表示與農業有關。織字的部首是纟,它表示與紡織有關。耕織的源自于人類最早的生産活動,耕代表耕田,織代表紡織。 而繁體字的寫法是農織。 較早時期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傳統的寫法是耕絁。
耕織可以分别用于農業和紡織方面的描述。耕田是指農民進行種植和耕作,織布是指人們用線紡成布料的活動。以下是一些關于耕織的例句:
1. 我的祖先從事耕織已有幾代。
2. 農人通常在春天耕田。
3. 這個村莊以制作精美的紡織品出名。
除了耕織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成。例如,耕地、耕種、紡織、紡織品等。在反義詞方面,農業的反義詞是非農業,紡織的反義詞是非紡織。近義詞方面,農耕和農作是可以互換使用的,紡織可以與織布互換。
耕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它不僅體現了勞動的辛勤與智慧,也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