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慨歎息。 漢 班彪 《北征賦》:“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霑衣。” 清 陸繼辂 《<七家文鈔>序》:“世之沉溺於僞體者,固未嘗一日而息。 朱梅崖 所處僻遠, 彭秋士 年少,心孤口衆,徒能自已,有志之士,所為慨息也。”
“慨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ǎi xī,含義為“感慨歎息”,常用于表達内心的深沉情感或對境遇的無奈感歎。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不同語境下的延伸含義,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慨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感歎歎息或感慨歎息。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欠”。心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心理、情感有關的事物;欠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借貸、虧欠有關的事物。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這個詞的筆畫為11畫。組成這個詞的筆畫有垂、豎、捺、撇、提、橫等。
這個詞的來源有一定的争議。有人認為,它源于《楚辭·天問》:“東皇太一欲見之,亡忍為慨,因感而成風。”另一種說法是它源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慨然欠。”不論來源如何,都反映了人們對事物的深刻感歎與歎息。
在繁體字中,與簡體字“慨”對應的繁體字是「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變異形式。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代寫法是:“斁悲也”。這種古代形式把“心”換成了“斁”,且在旁邊加上了“悲”字,表示更加強烈的悲傷之意。
以下是一些使用《慨息》這個詞的例句:
1. 人生苦短,舍慨息之煩惱,去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2. 看到那些貧苦的孩子,我不禁慨息一聲。
3. 這個悲劇故事令人慨息,讓人不禁陷入思考。
與《慨息》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 歎息、慨歎、深慨、可慨、心慨等。
近義詞: 歎觸、歎惋、歎惜、唏噓等。
反義詞: 欣慰、慶幸、歡呼、笑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