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儆勵的意思、儆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儆勵的解釋

警戒策勵。《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謂宰相曰:‘ 漢 制,刺史以天條問事, 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參求要道以儆勵羣臣。’”《“五四”愛******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工界諸公﹞應當隨學商二界之後,以消極罷工手段,儆勵政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儆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與激勵雙重含義的合成詞,由“儆”和“勵”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儆”指使人警醒、避免犯錯,“勵”表示勸勉鼓舞,二字組合後特指通過警示性手段達到激勵改進的目的。

該詞的詞源可追溯至《尚書·大禹谟》中“儆戒無虞”的治國理念,後在《漢書·宣帝紀》發展為“儆勵百官”的監察制度用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組織管理、教育懲戒等場景,例如:“公司以儆勵之效處理違規事件,既維護制度又促人自省。”

近義詞“警戒”“勸勉”側重單方面作用,而儆勵強調懲戒與激勵的辯證統一,符合《漢語大詞典》指出的“懲前毖後”語義特征。反義詞“縱容”“姑息”則凸顯出該詞蘊含的積極幹預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儆勵”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ǐng lì,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含義

“儆勵”指通過警戒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激勵他人,既強調提醒人們保持警惕,又倡導積極奮發。該詞常見于書面語境,多用于表達對群體或個人的督促與期望。

2.構成分析

3.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獻。例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記載,宋真宗曾提及“參求要道以儆勵群臣”,即通過制定準則來警戒和激勵官員。近代亦用于社會運動,如五四時期工界主張“以消極罷工儆勵政府”。

4.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儆勵”多用于強調對團隊或個人的雙重引導,例如企業管理中既需警示風險,又需鼓勵創新;教育領域則可能通過警示不足與表揚進步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學生。

“儆勵”融合了“警示”與“激勵”的雙重功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寬嚴相濟”的治理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用例,可查閱《續資治通鑒》或相關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表台不成器撦裂丹襟膽門道庿調幹短弧風險資金楓葉扶疾俘廟幹叩櫜甲個是鬼市子貴陽呵驅換把子璯弁活字典荊棘律季雅咳珠唾玉括辣辣闊拓煉石儠儠巒峤蠻奴茅菴面稱迷而不反米糧慕習難屬孽龍禽獸不如三裡霧三嘴行森陰钐鐮神籌沈到生發未燥釋氏式瞻水作疏漏死孝髓骨碎月索頭條支同出拖挂聞説忤怨無支奇小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