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春季的意思、春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春季的解釋

[spring] 一年的第一季,我國習慣指立春到立夏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正、二、三”三個月

詳細解釋

一年第一季。即從立春至立夏的三個月時間。習慣上亦指農曆正、二、三三個月。《宋史·選舉志三》:“每春季,太學、辟雍生悉公試,同院混取。” 丁玲 《一九三○年上海(之一)》:“一些漂亮的王孫小姐,都換了春季的美6*服。”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本地蟋蟀原分春秋二季,春季的多在田間泥草裡,秋季的多在人家附近石罅裡瓦礫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春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春季是漢語中表示一年中第一個季節的固定詞彙,指立春至立夏之間的時段,約公曆2月初至5月中旬。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春季具有三層核心語義:其一為氣候學概念,特指中國多數地區氣溫回升、降水增多的溫帶季風期;其二為物候學範疇,包含植物萌芽、動物蘇醒等自然現象;其三為農耕文明的時令基準,對應播種、育苗等核心農事活動。

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内,春季被賦予「少陽」的哲學屬性,《禮記·月令》将其描述為「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的複蘇階段。二十四節氣中「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等六個節氣均屬春季時序節點,其中清明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祭祖節日,形成獨特的踏青掃墓習俗。當代氣象學數據顯示,受緯度差異影響,華南地區春季較北方早30-45日,這種物候差異在農諺「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中已有生動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春季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通常具有以下含義和特征:

一、基本定義

春季指一年中介于冬季和夏季之間的季節,代表溫暖與生長。從天文角度看,北半球的春季包含春分(3月20日左右)到夏至(6月21日左右),而中國傳統以立春(2月2-5日)到立夏(5月5-7日)為春季。

二、時間範圍

  1. 中國劃分

    • 節氣标準:立春至立夏(約2月初至5月初)
    • 農曆月份:正月、二月、三月
    • 公曆月份:3月、4月、5月
  2. 國際差異

    • 歐美地區:春分至夏至(3月下旬至6月下旬)
    • 南半球:9月至11月
    • 愛爾蘭:2-4月

三、氣候與物候特征

四、文化象征

春季常被賦予新生與希望的寓意,漢語中衍生出“春景”“春光”等美好詞彙,也用于比喻情感(如“懷春”)。

如需了解不同地區的具體春季時段或氣候數據,可參考氣象機構發布的詳細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哥拉扁鼻鼈飲兵經棎子沖壓麤通大路椎輪悼悲大氣污染大踏步等份,等份兒短上衣耳聞目擊封嶽傅麗攻掠函托豪家豪弱橫勁餬料荩臣警司津貼費峻急舉觞擴孔劣迹昭著禮防六等鹿蜀旅亭悶悶噼裡嘭啷溥漠怯症輕镳曲蓋戎役容姿柔腸騷亂閃亮少疊食田獅威手工業樹挂說怿填堵涕泗縱橫團丁土着瓦碴兒圍墾微脈誣言踃馺蟏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