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夫的意思、篡夫的詳細解釋
篡夫的解釋
(1).謂違時忤俗,逆乎民情之人。《莊子·秋水》:“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
(2).謂篡位竊國者。 漢 賈誼 《新書·壹通》:“以藩國資強敵,以列侯餌篡夫。”
詞語分解
- 篡的解釋 篡 à 封建時代特指臣子奪取君位:“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篡位。 泛指奪取:“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篡奪。篡黨。篡國。篡權。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夫的解釋 夫 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夫子〕a.舊時對學者的稱呼;b.舊時稱老師;c.舊時妻稱夫;d.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夫
網絡擴展解釋
“篡夫”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理解其演變:
-
本義(春秋戰國時期)
原指妻子不忠、違背婚姻道德的行為,出自《左傳·定公十二年》的“篡夫之薦,謂之師曠”。這一用法在早期文獻中更常見,後逐漸被引申為對女性道德失範的批判。
-
引申義(哲學與政治語境)
- 違逆時俗者:出自《莊子·秋水》“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指違背時代潮流、行事不合民情的人。
- 篡位竊國者:漢代賈誼《新書·壹通》中“以列侯餌篡夫”,将詞義擴展至政治領域,指通過陰謀手段奪取政權之人。
使用場景差異:
- 現代語境下,“篡夫”的本義(婚姻不忠)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典文獻解讀。
- 在哲學或曆史讨論中,通常采用《莊子》或賈誼的引申義,強調對時局或倫理的批判。
權威性參考建議:
建議優先查閱《莊子》《左傳》等原典(如、4、7),并結合漢代政論作品(如、5)理解詞義演變。當代詞典收錄的釋義可能存在簡化,需注意語境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篡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不正當手段奪取他人丈夫的行為。下面是關于篡夫的詳細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篡夫的複合字由“篡”和“夫”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篡”的部首是“竹”,它的筆畫數是10;“夫”的部首是“大”,它的筆畫數是4。
- 來源:篡夫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故事或曆史事件,指的是女人通過陰謀詭計奪取他人丈夫的行為。
- 繁體:篡夫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即“篡夫”。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篡夫的字形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仍然與現代寫法相似。
- 例句:她用陰謀手段篡奪了别人的丈夫,被人指責為一個篡夫。
- 組詞:篡親夫妻、篡位奪嫡。
- 近義詞:狐假虎威、非法搶奪。
- 反義詞:愛人專一、貞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