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卿的意思、京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卿的解釋

對京堂的尊稱。《花月痕》第四七回:“不想至京,召見七次,擢用京卿。”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吾於并世賢豪多友之,我儀其人歟,則吾鄉 黃公度 京卿其不遠之耶?”參見“ 京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京卿(jīng qīng)是明清時期對京師高級官員的尊稱或俗稱,特指三品至五品的京官,其核心含義與“京堂”相通。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基本釋義

京卿即“京堂官”的别稱,指在京城(京師)任職的正三品至正五品官員。此類官職通常掌管中央重要機構,如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等衙門的正副長官,地位顯赫但低于六部尚書、侍郎(二品以上)。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5691-3)第1卷第1075頁。


二、官職等級與别稱

  1. 三品京卿

    如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屬“大九卿”範疇,執掌司法、禮儀、奏章轉遞等職。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0645-0)“職官制度”條目。

  2. 四品京卿

    通政副使、大理寺少卿等稱“小京卿”,為三品正職的副貳官。

    來源:《清代職官制度研究》(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234-5)第四章。


三、曆史沿革與用例


四、補充說明

京卿雖為尊稱,但非正式官名,多見于筆記、書信等非官方文獻。其實際職權因朝代和具體職務而異,如通政使司負責呈轉奏章,大理寺卿主司法複核,均屬中央核心職能。

來源:《中國古代官制講座》(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67-4)第十講。


注:以上引用文獻均為權威曆史辭書或學術專著,内容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京卿”是古代中國對“京堂”的尊稱,主要用于明清時期,指代在京城任職的高級官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京卿”由“京”(國都)和“卿”(高級官職)組成,字面含義為“京城的高官”。其核心意義是對“京堂”的尊稱。
“京堂”是明清時期對中央機構(如六部、都察院等)中三品至五品官員的統稱,通常擔任要職,如侍郎、寺卿等。

2.曆史用例

3.字義分解

4.相關延伸

“京卿”一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現代已不常見,但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仍有體現。其反義詞為地方官職(如“外官”),近義詞可對應“朝臣”“京官”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京堂”的具體職能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明清職官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事百刑保鮮北籁癟煞癟煞伯氏菜油饞風吃光踳馳單帖地券婦人家覆沓告劄公旦功狗河清社鳴和諧洪惠鴻鐘環逼獲戾疾風驟雨機劇金範橛子隽俗彄環了讓聯對立朝流戍履組面罩暝色榠樝能群跑樓千佛名經喬嶽怯言慶壽窮年累月市娼石記水嘴黍米驷之過蠙素族跳石體虱同泰寺秃丁外公罔殆往誨微杳窩集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