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 唐 韓愈 《寒食直歸遇雨》詩:“惟将新賜火,向曙著朝衣。”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疲極踣卧,天已向曙矣。”
“向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àng shǔ,其核心含義是拂曉、天将亮的時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向曙”指天色漸明、接近黎明的時刻,具體指夜晚即将結束、曙光初現的時間段。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引申用法,可查閱古籍或權威詞典。
《向曙》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為“向着黎明”的意思。
《向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曳”和“日”。其中,“曳”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運動有關的意思;“日”是另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太陽、光明有關的意思。
根據常用字書的統計,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向曙》是一種比喻性的表達,其來源于人們對黎明時分的向往和期待。在黎明時分,天空漸漸明亮,夜晚的黑暗逐漸消散,人們看到旭日東升,萬物複蘇,在這個美麗的時刻,人們往往有一種奮發向前的力量和希望。因此,我們用《向曙》來形容向着黎明前進的意象。
關于繁體字,表達《向曙》的方式相同。繁體中的“向”和“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向”的寫法和現在相似,仍然由兩個部首“曳”和“口”構成;而“曙”的寫法略有不同,常常以“昔”加上一個“曉”的部首。總體而言,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繁複, strokes更多。
1. 他站在山頂,迎着朝陽,向曙沖刺。
2. 黑夜過去了,我們終于迎來了向曙的時刻。
3. 他積極面對困境,向曙邁進。
組詞:向前、迎向、瞻前、朝向。
近義詞:朝陽。
反義詞:背晦、暮光、退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