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旅的意思、戎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旅的解釋

軍旅;兵事。 三國 魏 曹丕 《與張郃诏》:“今将軍外勤戎旅,内存國朝。”《北史·司馬侃傳》:“少果勇,未弱冠,便從戎旅。” 唐 元稹 《觀兵部馬射賦》:“我有筆陣與詞鋒,可以偃幹戈而息戎旅。”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唐 世,諸道置按察使,後改為採訪處置使,治於所部之都。既又改為觀察,其戎旅之地,即置節度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戎旅”是漢語中具有軍事色彩的複合詞,由“戎”與“旅”二字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戎”本義為兵器,引申為軍隊、戰争或軍事行動,例如《詩經·大雅》中“弓矢戎兵”即指武器裝備;“旅”原指軍隊編制單位,後泛指軍隊,如《左傳·哀公元年》記載“整旅而出”。兩字組合後,“戎旅”整體指代軍隊或軍旅生涯,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或将士經曆。

在具體語境中,“戎旅”常與征戰、戍邊等場景關聯。例如《後漢書·馮衍傳》提到“戎旅之臣,垂頭思歸”,此處“戎旅”指代長期征戰的将士群體,體現其軍旅生涯的艱辛與思鄉之情。此外,唐代詩人高適的邊塞詩中也曾以“戎旅”代指戍邊軍隊,強化了詞語的文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戎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軍隊動态,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由“戎”(戰争、軍事)和“旅”(軍隊行軍)組成,指代軍隊出征或行軍的情景。其核心含義與軍事活動密切相關,常用于描述軍隊的調動、作戰準備等場景。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用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三國時期曹丕在《與張郃诏》中寫道:“今将軍外勤戎旅,内存國朝”,指将領在外統率軍隊征戰,在内心系國家。
    • 唐代元稹的《觀兵部馬射賦》提到“偃幹戈而息戎旅”,表達通過文治平息戰事的理想。
  2. 語境擴展
    除字面意義外,“戎旅”也延伸為軍事事務的統稱。例如明代王鏊在讨論唐代官制時,用“戎旅之地”代指需要設置節度使的軍事要地。

三、應用與關聯

四、總結

“戎旅”一詞從古至今貫穿于軍事語境,既指具體的軍隊行動,也象征國家層面的軍事策略。其豐富的文獻用例(如三國、唐代、明代)展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變遷中的延續性。

别人正在浏覽...

備究蝙獺陳具車輮出頭棒子大估摸代數函數擔閣道笠打手勢達揚帝羓杜陵風雨手該贍岡隴高其佩滾齒機過去未來漢椒呵噓猴子跳還有怙親架鼇結合結襪肌力兢畏進近寄似九洲四海刻木為鹄鯉素念省鵬程疲極丕酒清遐璆琳取成柔麗三八作風少日省可石抹水産朔牖素子騰言天形條奏提筆鐵字屠滅鼍吟往烈危竿違經缃核桃脅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