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槃桓的意思、槃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槃桓的解釋

1.徘徊,滞留。《後漢書·種岱傳》:“﹝ 岱 ﹞禀命不永,奄然殂殞。若不槃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 三國 魏 嵇康 《述志詩》之一:“慶雲未垂降,槃桓朝陽陂。”

2.遊樂。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參 成都 議幙……時 淩雲山 、 安樂園 皆盛處,糾曹 何預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與同槃桓。”

3.廣大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觀 史遷 之《報任安》、 東方朔 之《難公孫》……志氣槃桓,各含殊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槃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徘徊/滞留
    指停留、逗留不前,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種岱傳》提到“若不槃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描述因滞留而未能晉升的狀态。

  2. 遊樂
    在宋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日相與同槃桓”即指友人共同遊樂的場景。

  3. 意氣風發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用“志氣槃桓”形容文采飛揚、意氣昂揚的狀态。


二、詞源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四、易混淆詞辨析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及《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槃桓的意思

槃桓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心境優雅平和、沉着自持。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或心态,即表達一個人内心甯靜、無憂無慮、安定從容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槃桓”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木”和“旡”,其中“木”是表示木頭的部首,“旡”是一個獨體字。它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槃桓》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程頤的《韓非子集注》中。程頤通過解釋韓非子的思想理論,引用并解釋了“槃桓”這個詞。

繁體寫法

槃桓的繁體字形為「盤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槃桓可以寫作「叛泓」或「叛沴」。這些寫法已經不再使用,現代常用的寫法是「槃桓」。

例句

1. 他面對挑戰時保持着槃桓的心态,從容應對。

2. 她的内心槃桓,無論遇到何種困境都能沉着應對。

組詞

槃桓沒有太多的組詞。可以使用諸如「槃桓的心境」、「槃桓的态度」等短語來描述相關概念。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心境優雅甯靜、恬淡自如、心靜如槃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煩躁、焦慮、不安、緊張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