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訂訛的意思、訂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訂訛的解釋

訂正文字謬誤。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諸家體·王太史衡<春賞>》詩:“銀箋疏寄催花句,卻為情深未訂訛。” 清 吳錫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韻》之三:“三豕訂訛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鄰家。” 清 顧公燮 《丹午筆記·柳如是》:“寫青山,臨墨妙,考異訂訛,間以調謔,如 李易安 在 趙德甫 家故事。”


訂譌:訂正文字謬誤。 清 韓慧基 《重校<黃文獻公詩文集>序》:“雖再經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誤,於是因其舊而訂譌補缺。” 清 黃景仁 《題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蘇詩原本》詩:“ 查 田 謾説能訂譌,但存其舊不猶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訂訛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訂”與“訛”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考訂并糾正文字、文獻中的錯誤。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構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訂(訂)
    • 本義為評議、校勘。《說文解字》釋“訂”為“平議也”,引申為修改、核定,如“訂正”“校訂”。
  2. 訛(訛)
    • 指錯誤、謬誤。《說文解字》注“訛”為“謬言也”,特指文字傳寫或流傳中的錯漏,如“以訛傳訛”。

      合成詞義:“訂訛”即通過考據辨析,修正文本中的謬誤。


二、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6卷)的明确解釋:

訂訛:訂正文字謬誤。

示例:清代學者擅于考據,常對古籍進行訂訛工作,以恢複文獻原貌。


三、文化背景與應用

“訂訛”是傳統文獻學(如校勘學、考據學)的核心概念,常見于學術場景:


四、相關學術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

  1. 《辭源》(第三版)“訂”字條,商務印書館,2015年。
  2. 《古代漢語詞典》“訛”字釋義,中華書局,1998年。
  3.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梳理曆代文本校勘中“訂訛”的方法論演進。

網絡擴展解釋

“訂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ng é,其核心含義是訂正文字謬誤,常用于指對文獻、著作中的錯誤進行校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訂:指修訂、校正,如“訂正”“校訂”。
    • 訛:意為錯誤、謬誤,如“以訛傳訛”。
      組合後,“訂訛”即通過考據、比對等方法修正文字中的錯誤。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研究或古籍整理領域,例如:

    • 校勘古籍時“三豕訂訛求善本”(出自清代吳錫麒詩句);
    • 修訂文集時“訂訛補缺”(如清代韓慧基對《黃文獻公詩文集》的整理)。
  3. 相關延伸
    “補漏訂訛”是衍生成語,指補充遺漏内容并修正錯誤。例如在文獻修複中,既填補缺失部分,也糾正已有錯誤。

  4. 注意辨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訂立欺詐合同”,但此含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誤傳。主流用法仍以“訂正謬誤”為準。

總結來看,“訂訛”是典型的考據學術語,強調對文字錯誤的嚴謹修正,體現了漢語在文化傳承中的精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墀半途背筐畢鉢羅抽泣賜命粹孰達标帝號東津返光扶從浮梗杆塔工業用拖拉機詭赴佹詩畫一法見財剪捷靜好緊切繼統九還九儀抉擿老萊娛親奁田遼東鶴麗軌疠氣柳火馬哥頭明白哪搭逆賊排門蓬室噗哧親狎生申壽丘手推車淑亮隨宦讨人嫌天亶天階挑淩枉辟王休汪子尾音誣説遐睠香菌想像力閑言語嚣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