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俊乂的意思、俊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俊乂的解釋

亦作“ 俊艾 ”。才德出衆的人。《書·臯陶谟》:“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 孔 傳:“謂天子如此,則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 孔穎達 疏:“乂,訓為‘治’,故雲‘治能’。 馬 、 王 、 鄭 皆雲,才德過千人為俊,百人為乂。”《漢書·王褒傳》:“故世平主聖,俊艾将自至,若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之君,獲 稷 、 契 、 臯陶 、 伊尹 、 呂望 。” 宋 蘇轼 《賜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诏》:“朕褒顯耆舊,取其宿望;養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上》:“夫立功名與保身家,二塗也;收俊乂與恤平人,二術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俊乂”(jùn yì)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現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才德出衆的人,常用來形容賢能之士。該詞也寫作“俊艾”(“艾”為通假字),屬于文言用法。


二、字詞分解

  1. 俊:本義指才智超群者。《禮記》注:“才過千人為俊”,即才能超過千人的佼佼者。
  2. 乂:原意為治理、安定,引申為有治世才能者。《尚書》注:“才過百人為乂”,指才能出衆且德行兼備的人。

三、古籍出處與用法

  1. 《尚書·臯陶谟》
    “俊乂在官” —— 指賢能之士擔任官職,體現古代對人才選拔的重視。
  2. 《漢書·王褒傳》
    列舉堯、舜等聖君時,強調“俊艾将自至”,說明明君與賢才相輔相成。
  3.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逮及七國力政,俊乂舚起” —— 描述戰國時期人才輩出的景象。

四、演變與使用特點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俊乂》的意思

《俊乂》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年輕、聰明、英俊、出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俊乂》的部首是人字旁(亻),它是表示人的意思。其中,乂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跌倒。

《俊乂》的總筆畫數是9個,其中俊的筆畫數是6個,乂的筆畫數是3個。

來源和繁體

《俊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代,字形有很多種寫法,包括繁體字。例如,繁體字中的「俊」字寫作「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俊」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寫作「隽」,後來才演變為「俊」。而「乂」字用于獨立表示跌倒的意思,現代中常簡化為「又」字。

例句

1. 他是個俊乂的年輕人,才華出衆。

2. 這位俊乂的青年在工作上表現出色。

3. 她的容貌俊乂,受到衆人的贊美。

組詞

1. 俊雅:指人的外貌和氣質優雅、美麗。

2. 俊傑:指人才能出衆,英勇無比。

3. 俊朗:指人的容貌清秀、明亮。

近義詞

1. 美貌:指人的外表漂亮。

2. 英俊:指人才貌出衆,魅力十足。

3. 倩麗:指女性的容貌美麗、動人。

反義詞

1. 平凡:指普通,沒有特别出衆的。

2. 愚笨:指人的智力不高,缺乏聰明才智。

3. 丑陋:指外貌丑惡,不美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