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代詩人 杜甫 和 杜牧 。 宋 潘若同 《郡閣雅言·杜牧》:“ 杜牧 ……與 杜甫 齊名,時號大小 杜 。”
大小杜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存在兩種主流解釋,分别指向不同的唐代詩人組合,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此為最常見釋義,特指盛唐詩人杜甫(712-770)與晚唐詩人杜牧(803-852)。
并稱緣由:二人均以“杜”為姓,詩歌成就卓然,後世為區分時代與風格差異而并稱“大小杜”。此說見于《漢語大詞典》及文學史著作。
少數文獻中指初唐詩人杜審言(約645-708)與其孫杜甫。
并稱緣由:突出家族文學傳承,杜甫曾言“吾祖詩冠古”,可見其受祖父影響。此釋義多見于部分文學辭典,如《中國文學大辭典》。
引用來源說明:
注:因不同文獻釋義側重不同,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主流文學語境中,“大小杜”多指杜甫與杜牧。
“大小杜”是漢語中對唐代兩位杜姓詩人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大小杜”指唐代詩人杜甫(712-770)和杜牧(803-852)。兩人因同姓杜且文學成就突出,被後世并稱。其中:
這一稱呼最早見于宋代潘若同的《郡閣雅言·杜牧》,記載:“杜牧……與杜甫齊名,時號大小杜。”。需注意的是:
部分資料提到“大小杜”作為成語形容“身材高矮不齊”,但此用法在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民間誤傳或次要含義。建議優先采用“唐代詩人合稱”這一主流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郡閣雅言》或《新唐書》等史料。
白玉樓傍覽寶臣抱神赤糜蟲絲刺桐呆小症大同煤礦電源遁晦遏匿風幕蚨缗伏犧夯硪覈正華資虎侯毀絶火龍黼黻講話見口矯敕挢然機不旋踵劇務看人說話礦床匡鼎解頤勞動二重性芒洋綿裡鍼覓句民船命脈明通暮古劈頭毛揉雜乳酸神使時辰台守學守障雙文水盡山窮熟精死勁死有餘責夙分宿義王母桃晩就無賴子無辔憲聽小天使蠍蝕系風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