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的成就。指事功。《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穎達 疏:“上六所以能獲元吉者,隻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詩·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鄭玄 箋:“大成,謂緻太平也。”
(2).大的成就。指學問。《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3).大的成就。指道德。《孟子·萬章下》:“ 孔子 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趙岐 注:“ 孔子 集先聖之大道,以成己之聖德者也。” 明 方孝孺 《崔浩》:“若聖賢之大成,則豈如斯而止哉。”
(4).完備。《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5).特指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相當完備。 宋 秦觀 《韓愈論》:“ 杜 氏、 韓 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 陳垣 《<史諱舉例>序》:“ 海寧 周廣業 ……著《經史避名滙攷》四十六卷,可謂避諱史料之大成也。”
(6).複姓。古代有 大成執 。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大成”一詞在漢語中具有豐富的内涵,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指重大成就
完備性
指事物在各方面達到完善狀态,如《漢典》解釋“特指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相當完備”。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文化典故,可參考《禮記》《孟子》等文獻。
《大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事物達到大規模、大發展的狀态,也可以指稱成就大、成功、圓滿的意義。它通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的最高境地或目标的達成。
段落2:《大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大成》的拆分部首是“大”,它由三個橫筆畫組成;第二個部首是“成”,它由三個豎筆畫和一撇構成。
段落3:《大成》的來源和繁體形式《大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忠實表達方式,它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大」字上加一個「正」字旁,表示大的正式完成或最後達到的狀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留了這種古樸的形式。
段落4:《大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比現代簡化字體複雜得多。《大成》的古漢字寫法是由六個筆畫構成:從上至下依次為橫、豎、提、橫、撇、橫。
段落5:《大成》的例句這是一個《大成》的時代,人們迎來了繁榮和幸福。
段落6:《大成》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大成就、大成師、大成天下、大成之願。
近義詞:成就、完成、實現、成功。
反義詞:失敗、未完成、未成就、敗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