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限棒的意思、限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限棒的解釋

差役在限期内未能完成任務而受的棒刑。《水浒傳》第二三回:“那業畜勢大難近,誰敢向前?我們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隻捉他不得!”《水浒傳》第四九回:“你倒将去請功,教我兄弟兩個吃限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限棒”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古代法律術語,主要出現在明清時期的文獻中,指代一種與刑罰執行時限相關的刑具或刑罰方式。其含義需結合古代司法制度理解:

  1. 核心含義:

    • “限”:指時間限制、期限。
    • “棒”:指刑具“棍棒”,代指杖刑(用棍棒責打犯人臀、腿或背的刑罰)。
    • “限棒”:合指在特定時限内必須執行完畢的杖刑。它強調的不是棒本身,而是這種刑罰附帶的時間強制性。通常指官府對逾期未能完成某項任務(如繳納賦稅、解送人犯、修繕工程等)的責任人施加杖刑,且這種杖刑的執行本身也有嚴格的時間要求。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 明清時期,官府對吏役、裡甲(基層管理人員)或相關責任人未能按期完成公務,常處以“限棒”作為懲罰。例如:
      • 未能按期征收并解送錢糧(賦稅)到指定地點。
      • 未能按期将人犯解送到上一級官府。
      • 未能按期完成官府指派的工程或差役。
    • 設定“限棒”意味着:如果在新的、更緊迫的期限内(即“限”)仍不能完成任務,責任人将受到杖刑(即“棒”)的責罰。這實際上是一種以刑罰為威懾手段的嚴厲督責制度。
    • 執行“限棒”本身也要求迅速,通常在規定時限屆滿後立即執行,不容拖延。
  3. 相關概念:

    • “比限”/“追比”:這是與“限棒”緊密相關的概念。官府将任務劃分為若幹階段,每個階段設定一個完成期限(“比限”)。到期未完成,即進行“追比”——對責任人進行訊問、責打(通常就是杖刑,即執行“限棒”),并設定下一個更緊迫的“比限”。如此循環,直至任務完成或責任人無法承受。限棒是追比過程中最常用的刑罰手段。
    • “枷號”:有時逾期未能完成任務,除“限棒”外,還可能附加“枷號”(戴枷示衆)的懲罰。
  4. 現代視角: “限棒”反映了古代中國行政與司法體系中,對效率的追求往往依賴于嚴刑峻法的威懾。它是特定曆史條件下,官僚制度管理基層事務和确保國家機器運轉的一種強制性手段,體現了人治和刑罰在行政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限棒”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定義
    指差役或捕快在官府規定的期限内未能完成任務而遭受的棒刑懲罰。這一懲罰常見于宋、明等朝代,用于督促官吏或差役提高辦案效率。

  2. 曆史背景
    源于古代官府對公務執行的嚴格時限管理。例如《水浒傳》中提到,捕快因無法捉拿指定人物(如武松、解珍解寶案)被施以限棒,反映了當時司法體系中的強制手段。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公職人員的職務追責制度。如《水浒傳》第二十三回和第四十九回均提到“吃限棒”,即因任務超期受刑。

延伸說明

參考來源

更多用例可查看《水浒傳》相關章節,或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單詞乎等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櫃八風水半饑半飽保殘守缺砭剝表揭不甯奈不鹹不淡參照系綝纚崇險麤通打手式帝俄訂道董狐筆多勞多得番匠吠嘷風曉奮榮腐鮑錧鑰棍徒函知回惑講公事降祉交禅角仙禁陛勁猛絶目居廬君體口笛流淚漏刻面辭穆親蓬山破損剖奏僑終蹇謝壤埊入暮入戲山坂神秀騰骛痛悔前非托戒望寮妄求刎頸烏爨無偏無倚香酥遐終謝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