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限棒的意思、限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限棒的解释

差役在限期内未能完成任务而受的棒刑。《水浒传》第二三回:“那业畜势大难近,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水浒传》第四九回:“你倒将去请功,教我兄弟两个吃限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限棒”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古代法律术语,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指代一种与刑罚执行时限相关的刑具或刑罚方式。其含义需结合古代司法制度理解:

  1. 核心含义:

    • “限”:指时间限制、期限。
    • “棒”:指刑具“棍棒”,代指杖刑(用棍棒责打犯人臀、腿或背的刑罚)。
    • “限棒”:合指在特定时限内必须执行完毕的杖刑。它强调的不是棒本身,而是这种刑罚附带的时间强制性。通常指官府对逾期未能完成某项任务(如缴纳赋税、解送人犯、修缮工程等)的责任人施加杖刑,且这种杖刑的执行本身也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2. 历史背景与用法:

    • 明清时期,官府对吏役、里甲(基层管理人员)或相关责任人未能按期完成公务,常处以“限棒”作为惩罚。例如:
      • 未能按期征收并解送钱粮(赋税)到指定地点。
      • 未能按期将人犯解送到上一级官府。
      • 未能按期完成官府指派的工程或差役。
    • 设定“限棒”意味着:如果在新的、更紧迫的期限内(即“限”)仍不能完成任务,责任人将受到杖刑(即“棒”)的责罚。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刑罚为威慑手段的严厉督责制度。
    • 执行“限棒”本身也要求迅速,通常在规定时限届满后立即执行,不容拖延。
  3. 相关概念:

    • “比限”/“追比”:这是与“限棒”紧密相关的概念。官府将任务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设定一个完成期限(“比限”)。到期未完成,即进行“追比”——对责任人进行讯问、责打(通常就是杖刑,即执行“限棒”),并设定下一个更紧迫的“比限”。如此循环,直至任务完成或责任人无法承受。限棒是追比过程中最常用的刑罚手段。
    • “枷号”:有时逾期未能完成任务,除“限棒”外,还可能附加“枷号”(戴枷示众)的惩罚。
  4. 现代视角: “限棒”反映了古代中国行政与司法体系中,对效率的追求往往依赖于严刑峻法的威慑。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官僚制度管理基层事务和确保国家机器运转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体现了人治和刑罚在行政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限棒”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核心定义
    指差役或捕快在官府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完成任务而遭受的棒刑惩罚。这一惩罚常见于宋、明等朝代,用于督促官吏或差役提高办案效率。

  2. 历史背景
    源于古代官府对公务执行的严格时限管理。例如《水浒传》中提到,捕快因无法捉拿指定人物(如武松、解珍解宝案)被施以限棒,反映了当时司法体系中的强制手段。

  3.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公职人员的职务追责制度。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和第四十九回均提到“吃限棒”,即因任务超期受刑。

延伸说明

参考来源

更多用例可查看《水浒传》相关章节,或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单词乎等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恻巴臂百华八堦板肋薄借奔呼不肯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步鄣参玩常班陈规程位雠憾大夥代明典要蛾眉饵柏扼腕长叹鳄鱼眼泪匪窟俯矜桂栋瑰磊骇扰槐眼婚族间歇揫迫畯良利漕渠李书楼利毓隆热鸾阁鹿麑裘抡眉竖目洛诵绵言细语怕风怯雨怕生扁舟意频频告捷牵一发而动全身清位棋谱人中龙虎设备神鬼难测疏惰赎梢岁气台盏镗威提举湍回乡贯小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