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董狐筆的意思、董狐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董狐筆的解釋

指 春秋 時 晉 國史官 董狐 在史策上直書 晉 卿 趙盾 弑其君的事。後用以稱直筆記事、無所忌諱的筆法為“董狐筆”。《左傳·宣公二年》:“乙丑, 趙穿 殺 靈公 於 桃園 。 宣子 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 趙盾 弑其君’,以示於朝。 宣子 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賊,非子而誰?’……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唐 杜甫 《寫懷》詩之二:“禍首 燧人氏 ,厲階 董狐 筆。” 宋 文天祥 《指南後錄·正氣歌》:“在 齊 太史簡,在 晉 董狐 筆。” 清 錢謙益 《恭聞泰昌皇帝升遐塗次感泣賦挽詞》之三:“盈朝 董狐 筆,執簡欲何施?”亦省作“ 董筆 ”。《剪燈馀話·長安夜行錄》:“願揮 董 筆祛疑惑,聊為 陳 人洗愧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董狐筆”是一個源自曆史事件的成語,指史官不畏強權、秉筆直書的公正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曆史出處
    該詞出自《左傳·宣公二年》記載的春秋時期事件:晉靈公昏庸無道,大臣趙盾多次勸谏未果,後趙盾的族弟趙穿殺死晉靈公。史官董狐在史書中記載“趙盾弑其君”,認為趙盾身為正卿,未追責兇手,等同于主謀。趙盾辯解,但董狐堅持“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賊,非子而誰?”

  2. 核心含義
    董狐作為史官,不懼權貴,以“直筆”如實記錄曆史,即使面對趙盾的質問也堅持原則。孔子評價:“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後遂以“董狐筆”代指公正、客觀、不避諱真相的史家精神。

  3. 後世引用
    宋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以“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贊揚這種精神,成為士大夫氣節的象征。該詞也引申為堅持真理、不畏強權的寫作态度,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

董狐筆的核心是史官對真相的堅守,強調記錄者應摒棄個人利害,追求客觀真實。這一典故至今仍被用來倡導責任與良知。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董狐筆》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是指一種特殊的毛筆。現在,讓我們來一一解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董(草字頭)+ 狐(犬字旁)+ 筆(竹字底) 筆畫:董(13畫)+ 狐(9畫)+ 筆(10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模糊,目前尚無确切的資料可以證明它的起源。在繁體字中,詞語《董狐筆》會以傳統的方式書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不如現在的标準化,所以之前的記載可能會有所出入。 例句:"他用董狐筆寫的字非常漂亮。" 除了了解《董狐筆》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還可以深入探讨與之相關的其他内容。比如,我們可以組詞,如“董狐筆法”,指的是使用董狐筆的書法技法。我們還可以尋找近義詞,比如“毛筆”或“書畫筆”,它們都可以和董狐筆作為可替代的名稱使用。而反義詞方面,我們可以考慮“鋼筆”或“圓珠筆”,這些都是與董狐筆所代表的傳統毛筆不同類型的書寫工具。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