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謝公樓 。 唐 李白 《寄崔侍禦》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同 謝朓樓 。” 清 陳維崧 《山花子·送姜學在由吳門之宛陵清明掃墓》詞:“ 謝朓樓 邊 欒布社 , 琴高潭 上石尤風。”參見“ 謝公樓 ”。
謝朓樓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的一座曆史名樓,具有多重文化含義,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地理位置與曆史沿革
謝朓樓位于宣城市北部的陵陽山,由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建造,初名“高齋”。唐代重建後改稱北樓、謝公樓,宋代正式定名“謝朓樓”,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建築特色
樓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疊樓”,設木制圍欄;下層四面開紗門,周圍留有曆代文人題詩碑刻。
詩詞中的象征
謝朓樓因謝朓、李白等詩人題詠而聞名。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中“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即描繪此處景色,樓名常被借指宣城或寄托懷古之情。
文化地位
作為江南文化地标,謝朓樓與嶽陽樓、滕王閣等齊名,承載着文人雅集、登高賦詩的傳統。
部分文獻提及“謝朓樓”被引申為“離别思鄉”的成語(如),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後人附會。更常見的用法仍指具體樓閣或借代宣城。
提示:若需了解謝朓樓相關詩詞全文或遊覽信息,可參考、6、7等來源。
謝朓樓是指中國古代著名文人謝靈運所建的一座樓閣。這座樓閣位于山水秀麗的地方,以其雅緻的建築和壯觀的風景名勝而聞名。謝朓樓也常常在文學作品中被提及,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之一。
謝朓樓的漢字"謝"由北部的"讠"部和右邊的"射"部構成;"朓"由"月"部和"蔔"部構成;"樓"由"木"部和"屚"部構成。
總共拆分為4部首,包括"讠"、"射"、"月"和"木",共有15筆畫。
謝朓樓源自于謝靈運的名字,謝靈運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嶺南地區建造了這座樓閣,作為他創作和居住的地方。
謝朓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謝朓樓」。
在古代漢字中,謝朓樓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秦朝的小篆字裡,謝字的寫法為「謝」,朓字的寫法為「冃⺍幺」,樓字的寫法為「婁」。
1. 走進謝朓樓,仿佛進入了古代文人的夢世界。
2. 從謝朓樓眺望遠處的山水,景色美不勝收。
組詞有:謝庭、謝亭、謝室、朓軒、朓居、樓台。
近義詞有:謝靈運樓、謝廬、謝舍、朓樓、閣樓。
反義詞為沒有樓閣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