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賜福。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宋史·樂志七》:“高靈下堕,降祉幅員。”
“降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降祉(拼音:jiàng zhǐ,注音:ㄐㄧㄤˋ ㄓˇ)意為“賜福”,指上天或神靈将福祉降臨于人。
古籍引用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中,描述神靈、天命的恩賜,常見于祭祀、頌文等場合。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消除災難”,但根據權威古籍和詞典,其核心含義更偏向“賜福”而非“消災”。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王文憲集》或《宋史》原文。
《降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降幸福、降祥瑞。降,指由高處或有權勢者向下降低。祉,指祥瑞、幸福。綜合起來,降祉表示某種幸福或祥瑞的降臨。
《降祉》的部首分别是降部和示部。降部為上面的部分,示部為下面的部分。
降部的筆畫數為6畫,示部的筆畫數為5畫。
《降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天官冢宰·享祀》中,表達的是祈禱降福的意思。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多用于書信、祝賀等文化場合中。
繁體字《降禧》同樣具有相同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降祉》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祉”字的舊字形為“癹”,由“白”和“示”兩個部分構成。
1. 在這次豐收年,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對我們的降祉。
2. 願你在新的一年中,降祉滿滿,家庭幸福安康。
降臨、祥瑞、幸福、吉祥、福運、幸福之神、福慧安康。
降福、賜福、福澤、吉祥如意。
災難、厄運、不幸、禍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