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通的意思、麤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通的解釋

亦作“麄通”。略微懂得一些。 明 宋濂 《送國子正蘇君還金華山中序》:“區區幼有瞶疾,雖麄通文史,誠不足以堪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通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麤”和“通”兩個語素構成。從詞義構成分析,“麤”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行超遠也”,本義指獸類奔跑時揚起的塵土,後引申為“粗略、不精細”之義;“通”則含“達也”“徹也”等義項,表示貫通、知曉的狀态。二字組合後,“麤通”整體表達對某種知識或技藝處于初步掌握、尚未精通的階段,與“粗通”為異形詞關系。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謙辭語境,如《敦煌變文集》載“麤通經律,薄曉儒玄”,形容僧人自述對佛典的淺顯理解。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學術自述或技能評價場景,例如“麤通法語,可進行基礎交流”等表述。從詞性演變看,唐宋時期已形成固定搭配,明清小說中逐漸被“粗通”替代,但古籍校注本仍保留原字形。

(注:本文引證來源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等學術資源,相關網頁鍊接因平台限制不予展示。)

網絡擴展解釋

“麤通”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解釋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1.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cū tōng,注音為ㄘㄨ ㄊㄨㄙ。

  2. 釋義與異體字
    意為“略微懂得一些”,強調對某領域僅有淺顯了解,并未深入掌握。該詞也寫作“麄通”,其中“麤”和“麄”均為“粗”的異體字。

  3. 出處與用例
    明代宋濂在《送國子正蘇君還金華山中序》中曾用此詞:“雖麤通文史,誠不足以堪之”,表示自謙學識淺薄。

  4. 現代使用與語境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多用“粗通”,例如“粗通文墨”等表達,常見于書面或謙遜表述中。

  5. 來源說明
    綜合《漢典》等高權威詞典及文獻用例,詞義明确,無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稅谄媚禅宇出典出納之吝初校飜飛放言繁銷分赉幹戾各行各業根荄公格關道龢會後生小子懽聚火挾绛幡簡圭間架徼名解疑釋結擊扣警慎井中求火驚逐金琅珰禁甬罽毯句比字栉軍客克傳弓冶客邸懇誠亮荩蓮社犂祁攣朐論政孟什維克夢想颠倒面受妙聲冥谪撚指間鳥囮齧棃戕賊三科賞揭沈昵神造素屏突誖啍喥晩熟文科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