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徒的意思、棍徒的詳細解釋
棍徒的解釋
惡棍,無賴。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這兩個棍徒,将功折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那 支助 是個棍徒,見 得貴 不肯引進自家,心中正在忿恨,卻好有這個機會,便是生意上門。”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發各告示》:“或有無籍棍徒,指稱本縣親友宗支,潛藏境内,招搖誆騙。”
詞語分解
- 棍的解釋 棍 ù 棒:棍子。棍術。棍棒。木棍。鐵棍。 稱壞人:惡棍。賭棍。 棍 ù 捆紮:“棍申椒與菌桂兮,赴江湖而漚之”。 古同“混”,混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網絡擴展解釋
“棍徒”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代惡棍、無賴或流氓,常用于形容品行惡劣、為非作歹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無賴、惡棍,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強調其不務正業、欺壓他人的行為。
- 發音:拼音為gùn tú,繁體寫作“棍徒”。
2.曆史與文學用例
- 元代戲曲:如元雜劇《李逵負荊》中提到“拿得這兩個棍徒,将功折罪”,體現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使用。
- 明清小說:《警世通言》等作品中,常以“棍徒”形容市井中的詐騙、勒索之徒。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流氓、地痞、惡棍、無賴漢。
- 反義詞:正人君子、善士。
4.社會語境
- 負面形象:多用于描述社會底層中通過威脅、欺詐等手段牟利的人,如“棍徒勒索商家”等場景。
- 法律文書:清代《福惠全書》提到“無籍棍徒”,指稱無固定職業的違法者。
5.現代使用
- 演變:隨着時代變遷,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降低,但在描述傳統故事或特定語境時仍會出現。
“棍徒”一詞承載了濃厚的道德批判色彩,既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惡行的譴責,也展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動态演變。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李逵負荊》《警世通言》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