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rimp paste] 用磨碎的小蝦制成的一種醬類食品
用蝦做成的醬。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作蝦醬法,蝦一鬥,飯三升為糝,鹽一升、水五升,和調日中曝之,經春夏不敗。”
“蝦醬”一詞有以下多維度解釋:
蝦醬是以小型蝦類(如蜢子蝦)為主要原料,加入鹽後經自然發酵制成的粘稠醬類食品,具有濃郁蝦香和鹹鮮口感,常用于調味或佐餐。
主要流行于中國沿海地區(如山東、遼甯)、香港及東南亞,是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調味品,常被加工成罐裝或幹燥成塊狀(蝦膏)出售。
富含蛋白質、鈣質及發酵産生的遊離氨基酸,但因含鹽量較高(約20%-30%),需適量食用。
在成語中可比喻珍貴難得之物,如“蝦醬雖美,難得其法”,強調獲取或制作過程的複雜性。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或具體食譜,可參考《齊民要術》相關章節或地方飲食文化資料。
《蝦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用蝦泥或蝦膏制成的調味品。它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烹饪材料,多用于烹制各式菜肴,尤其在東南亞地區被廣泛使用。
〔虍〕(tiger邊寫)+ 〔酉〕(酉字邊去掉下面的一點)= 蝦
〔酉〕(酉字邊去掉下面的一點)+ 〔酉〕(酉字邊去掉下面的一點)= 醬
蝦醬最早起源于中國南方地區,後傳入其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它以蝦為主要原料,經過腌制、發酵等過程制成,具有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蝦醬的繁體字是「蝦醬」。
古代漢字寫作「蝦醬」。
1. 他加了一勺蝦醬,菜的味道更加豐富了。
2. 這道菜需要用蝦醬來提味。
3. 蝦醬是亞洲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
組詞:蝦醬包、蝦醬蒸魚、蝦醬炒飯。
近義詞:蝦油、蝦籽。
反義詞:非蝦醬、非蝦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