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題署籤條。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 趙公 因命書吏,凡有尺題,各令籤記以送。”
(2).指短小的詩文。 清 曹寅 《琴磚歌》:“坐靡宗祿奉遊豫,行唱籤記稱清狂。”
籤記是漢語中由"籤"與"記"構成的聯合式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詞源可追溯至漢代簡牍文書制度,《說文解字》載"籤,驗也"與"記,疏也"的原始字義組合,經魏晉文書制度發展,至唐宋時期形成固定詞組。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其"以籤為憑,以記為證"的憑證功能。
現代漢語中,該詞在台灣地區保留較多公文用法,大陸地區則多用于古籍整理、檔案管理等專業領域。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其近義詞"籤注"側重批注意見,"籤押"專指署名确認,而"籤記"更強調标記與記錄的雙重屬性。
“籤記”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在文件、物品等上書寫或标注标籤的行為。例如古代文書處理時,書吏會在尺題(短篇文書)上題寫籤條以便分類或傳遞。
現代應用:如醫院用标籤記錄病人信息(掃描二維碼讀取數據)。
古代文人用“籤記”代稱篇幅短小的詩文作品,常見于清代文獻。例如曹寅在《琴磚歌》中以“籤記”形容清狂的短篇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籤”的詳細釋義(如簽名、籤收等),可參考權威字典來源。
輩學毖甯避衰才德兼備笞罰沖衿寵習舛盭刺美點字伐木飛機場諷誦分濟棼橑附遣甘心情原官妓莞蒻瀚海恒山幻方黃褐活歡戶品肩承矯語近今舊心既往輯熙踡蹜浚浚快意诓惑颣玭離草鄰右龍旌埋聲晦迹慢迹懋業米貼旆旍乾陵慶會青陵清台裘領觞酌石林忪惺索求談緒天路天蛇王條挽僮香魂心長绠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