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巫醫的意思、巫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巫醫的解釋

(1) [witch doctor;medicine man]∶專門從事于用咒語、符咒、蔔占、草藥和魔法以治病、驅邪除祟等的人

(2) [doctor]∶懂醫術的巫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唐· 韓愈《師說》

詳細解釋

(1).古代以祝禱為主或兼用一些藥物來為*********治病的人。《逸周書·大聚》:“鄉立巫醫,具百藥以備疾災。”

(2).巫師和醫師。《論語·子路》:“ 子 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邢昺 疏:“巫主接神除邪,醫主療病。”《漢書·郊祀志上》:“ 文成 死明年,天子病 鼎湖 甚,巫醫無所不緻。” 唐 韓愈 《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巫醫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兼具巫師與醫師雙重身份的人,主要通過巫術與原始醫術結合的方式治病驅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曆史淵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巫醫”為“用巫術為人治病的人”。其曆史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甲骨文中已有“巫”主持祭祀與療疾的記載。古代醫巫同源,《說文解字》釋“醫”字本作“醫”,其中的“酉”象征酒(藥酒),“殳”代表按摩工具,而“巫”部則反映早期醫療與巫術的關聯性。

二、職能與手段

  1. 雙重角色

    巫醫既是溝通神靈的巫師,也是掌握草藥知識的治療者。如《呂氏春秋》記載:“巫彭作醫”,将神話人物視為醫術開創者。

  2. 治療方式

    結合符咒、禱祝等巫術與草藥、針灸等經驗療法。例如《山海經》描述巫者“操不死之藥”,反映巫醫對藥用植物的運用。

三、文化演變與現代認知

隨着醫學發展,巫醫逐漸分離為宗教巫師與專業醫師。現代人類學研究指出,部分少數民族(如西南地區的彜族、苗族)仍保留“巫醫”傳統,但其治療行為多被視為文化遺産而非醫療手段。當代漢語使用中,“巫醫”常含貶義,指代缺乏科學依據的迷信療法。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整理本.
  3. 《呂氏春秋·勿躬》.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袁珂. 《山海經校注》.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5. 莊孔韶. 《人類學概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巫醫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兼具巫師與醫師雙重身份的特殊職業群體,其含義及發展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巫醫指通過祝禱、符咒、占卜等巫術手段,結合草藥等藥物治療疾病的從業者。其核心特征體現在兩方面:

  1. 通靈屬性:作為溝通神鬼與人類的媒介,通過占卜、祭祀等方式驅邪治病(如甲骨文“毉”字下部為“巫”,體現巫術與醫術的關聯);
  2. 醫療實踐:使用“湯液”“醪醴”等早期藥物,并積累對瘕疾、瘧疾等23種疾病的命名與治療經驗。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甲骨文記載巫通過占卜參與醫療活動;
  2. 興盛期:西周時期巫醫權威顯著,負責疾病治療與祭祀活動,《山海經》記載十巫采藥傳說;
  3. 分化轉折:春秋時期巫醫分家,巫師轉向專職占卜,醫師則側重醫藥技術,但《黃帝内經》仍保留祝由術等巫醫痕迹;
  4. 衰落:唐代韓愈《師說》稱“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反映其社會地位下降。

三、治療方法

  1. 巫術手段:包括念咒、畫符、祭祀(如“易日”求晴);
  2. 藥物應用:早期使用五谷制作的湯液、醪醴,後期發展為專業草藥;
  3. 心理療法:通過祝由術引導患者自我暗示,形成心理療愈效果。

四、文化影響

巫醫作為中醫早期形态,推動了對疾病分類(如瘿、痔、瘧等)和藥物使用的認知,其“天人感應”思想亦融入中醫理論體系。台灣地區至今保留道教符箓等巫醫衍生療法。

擴展閱讀建議:可參考《黃帝内經》祝由術記載及甲骨文醫學記錄,深入了解巫醫技術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白手成家徧誡駁冗簿帳策拜蒇事超離馳煙大颠大任盯矃逗笑杜口無言乏乏翻叛發政施仁奮勇争先宮溝公室供獻廣求顧後姑丈寒氊好惡殊方轟轟後陣監學枯空廉威潦倒鐐铫離樓籠官路頭妻緑頭籤彌文摩沙年代淜滂批砉導窾撲救淺狹蕲茝祈農三空三衙家屬行泰加林煻煨庭參同心同德推闆蚊船文旦象尊仙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