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一稱 曆山 。在 山東省 濟南市 南郊。相傳 舜 耕田于此,故又名 舜耕山 。山中岩壁鑿有 北魏 及 隋 開皇 年間佛象千數。有 龍泉洞 、 觀音堂 等名勝古迹。《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隻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千佛山”是山東省濟南市的重要地标和文化名勝,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名稱由來
古稱“曆山”,因傳說舜帝曾在此耕田,得名“舜耕山”。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年),因佛教盛行,依山勢雕刻數千尊佛像,故改稱“千佛山”。
地理位置與自然特征
位于濟南市南郊,屬泰山餘脈,海拔285米,占地約166公頃,距離市中心僅2.5公裡。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曆史與文化意義
相關傳說與文獻記載
清代劉鹗《老殘遊記》中提及千佛山景觀,描述其“梵宇僧樓與蒼松翠柏相間”的景緻,印證了其作為曆史名山的文化地位。
《千佛山》是指山東濟南市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也是一個古老的佛教聖地。這個名字由兩個詞組成,下面将逐一解釋。
千:由"十"(一)和"千"(八)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0個筆畫。
佛:由"亻"(人)和"弗"(否定)兩個部首組成,總計7個筆畫。
山:由"山"一個部首組成,總計3個筆畫。
《千佛山》的名字來源于千佛山上的佛像衆多,據說有一千多尊佛像,因此得名。
在繁體字中,"千佛山"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千佛山"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遊客在千佛山上欣賞着各種姿态各異的佛像,感受着甯靜與祥和。
佛像、佛教、山景、山頂。
千佛寺、佛山、佛塔。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