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千佛山的意思、千佛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千佛山的解釋

山名。一稱 曆山 。在 山東省 濟南市 南郊。相傳 舜 耕田于此,故又名 舜耕山 。山中岩壁鑿有 北魏 及 隋 開皇 年間佛象千數。有 龍泉洞 、 觀音堂 等名勝古迹。《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隻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千佛山是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境内的曆史名山,古稱"曆山",因隋唐時期佛教興盛,山崖上镌刻大量佛像而得名。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千"為數量詞,泛指衆多;"佛"源自梵語"Buddha",指覺悟者;"山"指地質隆起形成的地貌形态。三字組合構成專有名詞,特指濟南市這一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積澱的佛教聖地。

據《濟南市志》記載,千佛山現存隋代摩崖造像130餘尊,其中"極樂洞"供奉的彌勒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尊像高逾2.8米,造像風格融合北魏清秀與唐代豐腴特征,具有重要藝術價值。清代學者任弘遠在《趵突泉志》中描述:"山岩半腹,列镌石佛,大小不下千數",印證了名稱的由來。當代宗教建築如萬佛洞、千佛崖等景觀,延續了佛教文化脈絡,構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獨特人文地理格局。

該山體屬泰山餘脈,海拔285米,地質構造為寒武紀石灰岩,經長期風化形成多級台地地貌。植被覆蓋率達96%,現存古樹名木中,唐代古槐與明代銀杏仍枝繁葉茂,見證着千餘年的人文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千佛山”是山東省濟南市的重要地标和文化名勝,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名稱由來
    古稱“曆山”,因傳說舜帝曾在此耕田,得名“舜耕山”。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年),因佛教盛行,依山勢雕刻數千尊佛像,故改稱“千佛山”。

  2. 地理位置與自然特征
    位于濟南市南郊,屬泰山餘脈,海拔285米,占地約166公頃,距離市中心僅2.5公裡。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3. 曆史與文化意義

    • 唐代建“興國禅寺”,成為佛教聖地;
    • 元代起每年重陽節舉辦廟會,“佛山賞菊”為濟南八景之一;
    • 現存北魏至隋代的摩崖佛像群,以及龍泉洞、觀音堂、舜祠、魯班祠等古迹。
  4. 相關傳說與文獻記載
    清代劉鹗《老殘遊記》中提及千佛山景觀,描述其“梵宇僧樓與蒼松翠柏相間”的景緻,印證了其作為曆史名山的文化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房子镖師璧碎不穩殘燒馳結辍味脆骨頓具度恕笃新怠舊飛砂轉石風便附蠃膚言葛洪狗仔隊罟弋晧旰互質家邦絞臉節哭結匈驚氣輯柔句校咀徵含商課錢狼頭纛楞頭磕腦楝花風臉貌慄惓賣嘴巴皮貿首之仇密屬耐飽披埽牽挽瞧破清味青竹丹楓铨法曲知三眼铳設計深閉固拒身做身當食分說親道熱索微台胞提兜擿棄童隸宛暍鄉途小百貨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