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膳的意思、午膳的詳細解釋
午膳的解釋
午飯。 嚴既澄 《不遇》:“出門呢,還得在午膳之後。”
詞語分解
- 午的解釋 午 ǔ 地支的第七位,屬馬。 用于計時:午時(白天十一點到一點)。午間。午飯。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膳的解釋 膳 à 飯食:膳食。用膳。膳宿。 進食:“宰夫膳稻于梁西”。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午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中午的正餐或午飯,屬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用法。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午":指地支的第七位,也特指日中時分(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一天的正午時段。
- "膳":本義為飯食,後引申為進餐或特指較正式的餐飯(如宮廷、官署用餐)。
組合釋義:"午膳"即正午時分的正式餐食,強調用餐時間的固定性與餐食的規範性。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午膳:午飯。古代宮廷或官署于午間進膳,故稱。"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023頁)
注:該詞典為漢語權威工具書,釋義側重曆史語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午膳:〈書〉午飯。"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387頁)
注:标注"〈書〉"表明其為書面語用法。
三、曆史與文化背景
"午膳"一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尤指宮廷、官府的制度性用餐。例如:
- 清代宮廷制度:皇帝每日用膳分"早膳"(清晨)與"午膳"(午後),儀式隆重,菜品繁多(參考:故宮博物院《清代宮廷生活》專題展)。
- 文學記載:《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中"王夫人、鳳姐議定午膳",反映貴族家庭的用餐規範。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午膳"多用于正式場合、書面語或仿古表達,如:
- 禮儀文書:宴會請柬中"午膳設于十二時";
- 文化描述:傳統節慶活動常以"午膳"指代集體午餐(例:曲阜孔府祭孔典禮午膳安排)。
日常口語則多用"午飯""午餐"替代。
五、相關詞辨析
- 同義詞:午餐、午飯、中飯(口語)。
- 關聯詞:
- 早膳:早飯(書面語);
- 晚膳:晚飯(書面語);
- 禦膳:特指帝王餐食。
參考文獻(權威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官網介紹:http://www.cishu.com.cn/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官方釋義查詢:https://www.cp.com.cn/book/978-7-100-12450-8.html
- 故宮博物院. 清代宮廷飲食文化研究[DB/OL]. 故宮博物院官網, 2023.
專題鍊接:https://www.dpm.org.cn
網絡擴展解釋
“午膳”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午膳”指中午時分的飯食,即日常所說的“午飯”。由“午”(中午)和“膳”(飯食)二字組成,發音為wǔ shàn。
2.使用場景與例句
- 正式或文學語境:常見于文學作品或較正式的表述。例如:
- “外望下山小路及養有鴨的水池……有些人午膳時來喂鴨的。”
- “蒼木用過午膳後,正準備休息一下……”
3.延伸說明
- 與“膳”相關的詞:如“早膳”“晚膳”,分别對應早餐和晚餐,但“午膳”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表達是“午飯”。
- 時間範圍:通常指正午至下午兩點前的用餐時段。
4.來源與權威性
定義參考了《漢典》等高權威性來源,例句則來自文學作品或網絡語料。若需更完整的詞義分析,可查看相關詞典頁面。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史德白落報戶口八宇博征逋懸産後熱抄手晨爨扯閑篇黜遣寸資稻醴倒橐的留的立奠酬鼎雉短短放散佛儀負倚扞蔽高自标置歸明盒禮橫請渙汗火布講座勦兒笄冠疾脈九數款目阆山廊庑勞心苦思量己審分練裙子留州眉開眼笑鳥驚魚潰甯遫怒芒滂薄槃虞恲性飄散錢金佥尾清苦裘罽屈矯羣玉人選賞宴手癢團臍享觐纖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