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滂薄的意思、滂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滂薄的解釋

(1).水勢盛大貌。 宋 蘇洵 《仲兄字文甫說》:“若一洎乎順流,至乎滄海之濱,滂薄洶湧,號怒相軋,交橫綢繆。”

(2).比喻其它事物氣勢盛大,四向擴散。 宋 蘇洵 《上餘青州書》:“其辯如決河流而東注諸海,名聲四溢於中原,而滂薄於戎狄之國,可謂至盛矣。” 清 沉濤 《交翠軒筆記》卷二:“《樹廬老人文集》滂薄奇肆,鬱積不平之氣,時時流露集中。” 清 陳天華 《今日豈分省界之日耶》:“肇端於一二人,而牽及全社會,其勢力之滂薄,大有一日千裡之勢。”

(3).混同。《太平禦覽》卷七七引《淮南子》:“渾渾若若,純樸未散,滂薄為一,而萬物大優。”按,今本《淮南子·俶真訓》作“旁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滂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1. 水勢盛大貌
    指水流洶湧澎湃、氣勢宏大的狀态。例如宋代蘇洵在《仲兄字甫文說》中描述:“若一洎乎順流,至乎滄海之濱,滂薄洶湧,號怒相軋”,生動展現了江河奔流入海的壯闊場景。

  2. 比喻事物氣勢盛大,向外擴散
    引申為其他事物具有恢弘的氣勢或影響力。如蘇洵《上餘青州書》中以“決河流東注”比喻辯才的磅礴,形容名聲“滂薄于戎狄之國”,強調其廣泛傳播。

  3. 混同、融合
    此義項較罕見,見于《太平禦覽》引《淮南子》的記載:“滂薄為一,而萬物大優”,指事物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狀态。


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太平禦覽》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滂薄的意思

《滂薄》(pāng bó)作為一個詞,通常形容悲傷、哀痛、悲涼之情。它常用來形容傷心失意、困苦艱難等不幸的遭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滂薄》的拆分部首是水和艹。其中,水部表示這個字與水有關,艹部表示這個字與植物有關。

根據《康熙字典》,《滂薄》的總筆畫數為17,其中滂的筆畫數為11,薄的筆畫數為16。

來源和繁體

《滂薄》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滂是動詞,薄是形容詞。滂的本義是形容大雨傾盆的樣子,薄的本義是淺薄、稀疏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滂薄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不同的變體。根據《說文解字》,滂的古字形為「豊」,薄的古字形為「棓」。

例句

1. 他的生活如此滂薄,幾乎找不到一點希望。

2. 在這個滂薄的世界裡,他依然保持着樂觀的态度。

3. 滂薄的淚水一滴滴落下,充滿了心中的悲痛。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滂薄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滂薄悲涼、滂薄無助。

近義詞:悲涼、凄涼、哀怨等詞可以作為滂薄的近義詞。

反義詞:滂薄的反義詞可以是幸福、富饒、安樂等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