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早燒火作飯。 五代 齊己 《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微煙動晨爨,細雨滋園蔬。”
(2).清晨的爐竈。 宋 梅堯臣 《持國遺食》詩:“乞食非為貧,妻病妾且死。晨爨不暖釜,朝飯亦輟匕。”
“晨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讀音與結構
2. 基本含義
3. 文化意象
該詞多用于古詩文,既體現農耕社會的生活場景,也常借炊煙、爐竈等意象營造恬靜或清冷的氛圍。例如,村莊晨間的炊煙常被用來表現安甯的田園生活。
“晨爨”兼具動作與器物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中。
《晨爨》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早餐。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晨”和“爨”。
《晨爨》中,“晨”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而“爨”的部首是“火”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
《晨爨》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禮記·曲禮下》中的記載,用來指代早餐的飯食。
《晨爨》的繁體字為「晨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晨爨》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晨爨」。
1. 他每天早上都來這家餐館吃豐盛的晨爨。
2. 在忙碌的工作中,不要忽視了營養均衡的晨爨。
1. 早晨:指上午六點到八點之間的時間。
2. 早餐:指在早上吃的第一餐食物。
3. 晨練:指在早晨進行的體育健身活動。
1. 早飯:指早晨吃的第一餐食物,和《晨爨》的意思相同。
2. 早餐:也指早晨吃的第一餐食物,和《晨爨》的意思相同。
晚餐:指傍晚或晚上吃的最後一餐食物,與《晨爨》的意思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