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征的意思、博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征的解釋

(1).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征收。《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三年》:“初 唐 人以茶鹽強民而徵其粟帛謂之博徵。” 胡三省 注:“博,博易也,言以茶鹽博易而徵其粟帛。”

(2).廣為引證。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序》:“﹝ 許可覲 ﹞又不能博徵仙典,究論還丹度世之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博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以物易物的征收方式

指通過物品交換的形式進行稅收或物資征收。這一用法源于古代經濟制度,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二、廣泛引證

指在論述中大量引用典籍或事例作為依據,常見于學術或文學創作。例如: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均以“博”(廣、多)為核心,但適用場景不同:前者屬經濟制度術語,後者為學術方法論。現代使用中,第二種含義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博征》的意思、構成和來源 段落1:詞義和拆分

《博征》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廣泛征集或尋求意見、建議或信息。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為“十”的上部分,即“⼗”字的上半部分,叫做“纟”(纟是一個常用的偏旁部首,意思是絲繩);右邊的部分是“北”的下部分,即“北”字的下半部分,叫做“⺌”。所以,“博征”的構成即是“⺌”在“纟”上面。

段落2:字源和繁體

“博征”這個詞的源自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寫法如下:“薄徵”。“薄”表示很薄、很薄弱的意思,“徵”表示通過征募、征詢等方式尋求答案。繁體字一般出現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

段落3: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古代作品中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寫法不一樣。例如,古代“博征”寫作“蔔徵”。一個例句是:“神仙蔔徵,上留明牒。”

段落4: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博征”相關的一些詞語有:“博采衆長”、“大集思廣益”、“循規蹈矩”等。這些詞語都與“征集意見或信息”有關,并表示積極尋求和接納各種意見。近義詞可以是“廣征”、“多方征集”等。反義詞可以是“獨斷專行”、“隻聽己見”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