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北征東還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謂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也。"本為傳說中古帝王藏書冊處。後用以稱帝王珍藏圖籍書畫之所。
《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北征,東還,乃循 黑水 ,癸巳,至于 羣玉之山 ……先王之所謂策府。” 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也。”本為傳說中古帝王藏書冊處。後用以稱帝王珍藏圖籍書畫之所。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協大雅於鳴金,同藏書於 羣玉 。” 唐 獨孤及 《寄贈徐薛二侍禦》詩:“圖籍淩 羣玉 ,歌詩冠 柏梁 。”《宋史·職官志二》:“ 仁宗 即位,修 天章閣 畢,以奉安 真宗 禦製。東曰 羣玉殿 ,西曰 蘂珠 殿。” 元 代設群玉署、群玉内司職掌圖書寶玩等。參閱《元史·文宗紀二》及《百官志四》。
“羣玉”是“群玉”的舊字形寫法,其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本源含義
出自《穆天子傳》卷二記載,周穆王北征時曾抵達“群玉之山”,此處被描述為古代帝王珍藏典籍的策府(藏書之所)。後引申為帝王收藏珍貴典籍、書畫的場所,象征文化荟萃之地。
單字解析
文化意象
因“群玉”山在傳說中為藏書聖地,後世常以“群玉”代指典籍豐富的場所,或比喻珍貴文物的集合。例如,唐代李白《清平調》有“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借“群玉山”暗喻仙境與珍稀之物。
注:現代漢語中“羣”已簡化為“群”,二者含義完全相同。
《羣玉》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衆多美麗的寶玉。這個詞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景色或者某個人容貌之美。它代表着有關美麗和珍貴的意象。
《羣玉》的拆分部首是“玉”,屬于“王”字旁部首。“羣”字的拆分部首是“羊”,屬于“絞絲旁”部首。
《羣玉》的總筆畫數是11畫,其中“羣”的筆畫數是6畫,“玉”的筆畫數是5畫。
《羣玉》是繁體字,它的簡體字形式是“群玉”。這個字詞源于古代漢語,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來說,它依然保持了“羣”和“玉”的基本形狀,隻是筆畫有微小變化。
1. 這座花園裡的花朵如羣玉般絢爛多彩。
2. 她的美麗容顔堪比羣玉之中的佳寶。
3. 那個地方風景如畫,宛如羣玉散落在大地。
1. 羣芳:指衆多美麗而芬芳的花朵。
2. 羣星:指衆多的明星,也用于描述衆多閃耀的星星。
3. 羣山:指衆多山峰連綿起伏的景象。
1. 羣寶:也用于形容衆多珍貴的寶物。
2. 羣英:指衆多才華出衆的人。
3. 羣鳥:表示成群結隊的鳥類。
孤玉:表示獨自一顆美麗的寶玉。
孤芳:表示獨自一朵美麗的花朵。
孤星:表示獨自一顆閃耀的星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