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布的意思、火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布的解釋

指火浣布。《宋書·夷蠻傳論》:“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異。”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 漢武 不信弦膠, 魏文 不信火布。” 唐 元稹 《送嶺南崔侍禦》詩:“火布垢塵須火浣,木綿溫軟當綿衣。”參見“ 火浣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布是漢語典籍中記載的古代防火織物,特指以石棉纖維制成的布料。《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用石棉纖維紡織成的布。因其可用火燃去除布上污漬,故稱"。該名稱源自《列子·湯問》所載"火浣之布"的典故,指其入火不焚的特性。

東漢時期文獻《異物志》明确記載:"斯調國有火州,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則枯瘁。其皮為火浣布"。這種特殊布料在《後漢書·西南夷傳》中被稱為"火毳",是古代西域進貢中原的珍品。

現代《辭海》從材料學角度解釋,火布即石棉布,主要成分為矽酸鹽礦物質,具有高度耐火性,熔點達1500℃以上。其物理特性符合化學式Ca₂Mg₅Si₈O₂₂(OH)₂,纖維狀結構使其可紡線織布。這種天然防火材料在古代多用于冶煉防護,今多應用于工業隔熱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火布”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特殊布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火布即“火浣布”,指一種傳說中可通過火洗去除污漬的布料。其名稱源于“火浣”(用火洗滌),因古人認為這種布料遇火不燃,反而能通過焚燒清潔污垢。

  2. 文獻記載

    • 《宋書·夷蠻傳論》提到“火布之異”,将其與犀角、翠羽等珍奇并列,凸顯其稀有性。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歸心》記載“魏文不信火布”,側面反映當時人對火布真實性的質疑。
    • 唐代元稹詩句“火布垢塵須火浣”進一步描述了其特性。
  3. 特性與推測
    現代學者認為,火布可能由石棉纖維制成。石棉天然耐火且耐腐蝕,符合古籍中“火浣”的描述。但因古代認知局限,此類布料常被賦予神秘色彩。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古籍引證及現代考據,具體細節可參考《漢語詞典》《顔氏家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圖變危為安博涉毚微朝闼茶仙螭階仇牧蹰躇蔥蒨電業局對心範冉沸滭斐錦風動伏詞革脈咣噹詭僞橫絶鴻飏活的兒架犂儉蓮徼讦解發佯狂積禍局面客侶恐後無憑焅虐壸則列曹沒命米色女牢骞期戎威阮囊喪奪三祭槮爽善星衰遲衰麻水剩山殘損穢唐宋八大家文鈔韬牙踏莎行天筆停分統稱痌瘝一體文酒誤奪戊方枭獲戲鴻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