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釀造的醴酒。《左傳·哀公十一年》:“﹝ 轅頗 ﹞道渴,其族 轅咺 進稻醴、粱糗、腶脯焉。”《禮記·内則》:“飲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禮記·雜記》:“醴者,稻醴也。” 孔穎達 疏:“‘醴者,稻醴也’者,言此醴是稻米所為。”
“稻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稻醴”指用稻米釀造的醴酒(一種古代甜酒)。其中“稻”指稻米,“醴”特指甜酒或甘泉,合稱即稻米制成的醴酒。
2. 文獻記載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例如:
3.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貴族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稻醴反映了先秦時期稻米釀酒技術的成熟,也常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
4.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稻米粥”,并引申為“事情圓滿成功”。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醴”字含義的誤讀,建議以傳統文獻釋義為準。
注音與結構
《稻醴》這個詞是指用稻米釀制的甜醇的酒,又名“稻酒”。在中國文化中,稻醴常被用作祭祀活動和慶祝儀式的飲品。
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酉”,其中“禾”表示稻米,而“酉”表示酒。
關于筆畫,它總共有15畫。
《稻醴》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
在繁體字中,稻醴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稻醴的“醴”字通常寫作“2人又一”,其中“2人”表示兩個人,而“又一”表示再一次。
以下是一個使用《稻醴》的例句:他們在祭祖的儀式上品嘗了一口濃郁香甜的稻醴。
與稻醴相關的組詞包括:稻米、酒、釀制、祭祀等。
近義詞可以是:稻米酒、稻米釀、釀酒等。
反義詞可以是:稻米糖、米酒、稻米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