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雉的意思、鼎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雉的解釋

《書·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穎達 疏:“ 高宗 既祭 成湯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鳴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異之事,賢臣 祖己 見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變異,則正其事而異自消也。’”後因以“鼎雉”指災異的征象。《後漢書·劉陶傳》:“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災, 周宣 用 申 甫 ,以濟 夷厲 之荒。”《三國志·吳志·賀邵傳》:“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異, 宋景 崇德以退熒惑之變。”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接望》:“追思寄食真如夢,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婦同,空懷愧祿千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鼎雉”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獻記載來理解:

基本釋義

  1. 來源典故
    出自《尚書·高宗肜日》,記載商王武丁(高宗)在祭祀時,有雉鳥落于鼎耳鳴叫,被視為異常現象。賢臣祖己借此勸谏君王修德以消災,後以“鼎雉”代指災異的征兆。

  2. 引申含義
    在《後漢書》《三國志》等文獻中,“鼎雉”被用作警示君王修身治國、應對天象示警的象征。例如:

    • 《後漢書·劉陶傳》提到“消鼎雉之災”,強調君王需以德政化解災異;
    • 《三國志》中賀邵以“鼎雉”勸谏吳主孫皓修德。
  3. 字義解析

    • 鼎:古代祭祀禮器,象征權力與地位;
    • 雉:雉鳥,此處特指落于鼎耳的異常現象。

其他解釋差異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權勢穩固”,可能與“鼎”的象征意義混淆,但主流文獻及權威考據(如、6)均支持“災異征象”這一原始含義。

建議在古籍或學術場景中使用時,以“災異征兆”為核心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及漢代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雉(dǐng j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是指古代一種富麗堂皇、形狀獨特的禮器。在古代,鼎被用來烹饪食物,也被視為權力和尊貴的象征。而雉則是一種美麗的鳥類,常被用于比喻高貴、充滿威嚴的事物。因此,鼎雉一詞常用來形容權威與高貴。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鼎的部首是金。它一共有12畫。 雉的部首是隹。它一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鼎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國語》一書,該書記錄了鼎的制作和使用。在繁體中,鼎雉分别寫作「鼎」和「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鼎的寫法較為簡潔,形狀寬大,四足三耳十二個角。而雉的寫法則類似于現代繁體字,形狀優美,展現了雉鳥的飛翔姿态。 例句: 1. 這座莊嚴的宮殿就如同一座鼎雉,彰顯着國王的威嚴和權力。 2. 他的品味高雅,住宅裝飾得像一座鼎雉。 組詞: 組合詞中包含鼎雉的有:鼎盛、鼎力、雉獸、雉堞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尊崇、威嚴、莊重、威風。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卑微、低賤、無足輕重、瑣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