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unctuate]∶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
(2) [mark with circles]∶在書或文稿上加圈或點,用來标出認為精彩、重要或值得注意的語句
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圈點也常加在字句的旁邊,表示精采或重要。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 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 荊川 、 道思 。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 清 曾國藩 《<經史百家簡編>序》:“試官評定甲乙,用朱墨旌别其旁,名曰‘圈點’。”
圈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标記重點或精彩之處
指在閱讀書籍、文章時,用特定的符號(如圓圈“○”或點“.”)标記出關鍵的詞句、精彩的段落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這種做法旨在幫助讀者聚焦核心信息,便于複習或深入理解。例如:“他在閱讀古籍時習慣圈點,以便日後查閱重點。”
批注評點
在傳統文人士大夫的閱讀和批評活動中,“圈點”常與“批注”結合使用(合稱“圈點批注”)。除了标記符號外,還會在書頁空白處(眉批、旁批等)寫下簡要的評論、見解或賞析文字,表達對文本内容、寫作技巧的評價。這種方式體現了讀者與文本的深度互動,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這部《紅樓夢》的抄本上有大量前人留下的圈點批注。”
總結來說,“圈點”既是一種實用的閱讀标記方法,用于突出文本重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批評和鑒賞方式,通過符號與文字結合表達對文本的理解與評價。
參考來源:
“圈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圈點”指在書籍或文稿上添加圓圈(○)或點(•),主要用于兩種場景:
該詞為并列式合成詞,由動詞“圈”和“點”組合而成,強調兩種标記動作的關聯性。
挨門半産敝惡不嘗步曆捕獵不神不死方常沙攙假倒言大中至正颠素帝釋青邸所訪泊豐國糞土福堂隔室鬼把戲龜手壞隤黃嬌勦民旌善懲惡跻險開許坤順樂德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六甲流行利用論端落末麥角沒巴臂門蔭蓂莢冥羊秘説碰勁兒屏幅頻伽鳥遣奠乞兒乘車驅發入侍三乾申辨聖母帖折蒲石赤不奪實是惕然外重網蟲瓦鉒相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