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電線 ”。傳送電力或信息的導線,多用銅或鋁制成。由于使用不同,有各種規格,如單股的或多股的,裸露的或用絕緣體套起來的。 清 薛福成 《西洋諸國為民理財說》:“築一鐵路也,通一電綫也,動費於百萬金,而巧者、樸者、富者、貧者、學通格緻者無不仰食矣。” 清 王韬 《設電線》:“夫電線傳遞信息,最為神速。”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電線起於 道光 十七年。” 老舍 《四世同堂》九:“一個女人就像一個風筝……你要掙斷那根線兒,好,你就頭朝下,不是落在樹上,就是挂在電線上,連尾巴帶翅膀,全扯得稀爛。”
“電綫”一詞的解釋可分為以下要點:
基本定義
指傳送電力或信息的導線,多用銅或鋁制成,根據用途不同分為單股、多股、裸露或絕緣等類型。
詞源與曆史用例
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已出現,如薛福成《西洋諸國為民理財說》提到“通一電綫”,王韬《設電線》稱其“傳遞信息最為神速”,均體現早期對電力/通信傳輸功能的認識。
現代規範寫法
“電綫”為舊時寫法,現規範簡體中文統一為“電線”。其核心功能未變,但材料與工藝隨技術進步更加多樣化。
引申含義(特殊語境)
在成語或文學表達中,偶被比喻為“言辭銳利、直擊要害”的語言風格,但此用法較少見。
若需了解具體曆史文獻中的用法或技術參數,可查閱滬江詞典及查字典的原始詞條。
《電纜》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用來傳輸電信號或電能的一種導線,通常由多根電線絞合在一起制成。它可以用于建築物中的電力輸送,也可以用于電視、電話、計算機等設備的連線。
《電纜》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其中“電”是它的部首,表示與電有關,而“纜”是它的字根,意為用細繩或細線編織而成。
在漢字的筆畫方面,《電纜》這個詞一共有15個筆畫。其中,“電”字有4個筆畫,而“纜”字有11個筆畫。
《電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最早使用類似《電纜》的詞彙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隨着時間的推移,當代漢字逐漸演化成現代漢字,同時也形成了對應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電纜》這個詞分别寫作「電纜」。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漢字《電纜》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将“電”字寫作“寅意,湊悉上,從止火聲”,而将“纜”字寫作“稂晚切,音纁”。這些古代寫法的細微差别主要體現在字的結構和發音上。
一、這根電纜用來連接電視機和音箱。
二、工人們正在敷設電纜,為新建樓房提供電力。
組詞:電線、電器、電路、纜車、纜索。
近義詞:電線、導線。
反義詞:斷電、斷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