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兵的意思、點兵的詳細解釋
點兵的解釋
1.征調丁壯。《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唐 杜甫 《新安吏》詩:“客行 新安 道,喧呼聞點兵。”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又籍 陝西 河東 民為鄉兵弓手,時天下久承平,忽聞點兵,民情驚擾。”
2.檢點兵馬。《資治通鑒·梁武帝大同三年》:“丞相 歡 欲收兵更戰,使 張華原 以簿歷營點兵。”《秦併六國平話》卷下:“ 王賁 點兵,折了萬餘人。”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難胡應,又不曾親到沙場看點兵。”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餘數定理是 中國 首創。據說大軍事家 韓信 曾經用它來點兵。”
3.比喻點名分派任務。《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潞安縣中蘇友好集體農莊的成長》:“這就克服了‘派工亂點兵,做活一窩蜂’的現象,大大提高了莊員的勞動積極性。”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ǎ 見“點”。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網絡擴展解釋
“點兵”是漢語詞彙,拼音為diǎn bīng,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軍事檢閱
指召集并檢閱即将出征的士兵,如《木蘭詩》中“可汗大點兵”,或辛棄疾詞“沙場秋點兵”。
廣義上也可指戰前清點兵力,如《資治通鑒》記載的戰場點兵場景。
-
征調丁壯
古代戰時征召青壯年入伍,如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點兵”引發民衆不安。
二、引申與比喻
-
隨機抽樣或分派任務
衍生出“以部分代表整體”的用法,如成語“韓信點兵”(源自數學問題“物不知數”),或現代管理中比喻分派任務。
例句:企業常用“點兵”方式選拔人才,強調效率。
-
特殊文化含義
湖南等地曾将“點兵”作為祈豐收的農業儀式,象征神靈護佑。
三、經典用例
- 文學作品:
《木蘭詩》中“軍帖”與“點兵”展現古代征兵制度。
- 曆史典故:
韓信點兵故事體現了古代軍事智慧,後被數學領域引用。
四、近義詞與相關詞
- 沙場點兵:專指戰場檢閱。
- 調兵遣将:側重兵力部署,與“點兵”的檢閱性質略有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數學原理(如餘數定理),可參考《哥德巴赫猜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兵(dian bi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點」和「兵」,分别是「⺩」和「八」。「點」部首在點兵的左邊,它表示了一種動作,類似于用手指點觸的動作。而「兵」部首在點兵的右邊,它表示了士兵或軍隊。
點兵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它來源于古代武将進行點兵的動作,用以組織軍隊。另一種解釋是,它來源于古代軍隊中進行兵員登記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點兵的書寫方式為「點兵」,和簡體字相同。它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并沒有明确的記錄,但可以推測,類似的詞語在古代使用了「點」和「兵」兩個字。
以下是點兵的例句:
1. 軍官正在進行點兵的工作。
2. 我們需要點兵來組織一個強大的軍隊。
一些與點兵相關的組詞包括「點兵制度」、「點兵标準」等。近義詞可以是「征兵」、「選兵」等詞語,表示相似的動作或概念。反義詞可能是「解兵」、「散兵」等詞語,表示相反的動作或概念。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