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民的意思、道民的詳細解釋
道民的解釋
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組織者。 金 元好問 《遊天壇雜詩》之十:“道民終不忘 天台 ,姓字依然在 蜜崖 。” 施國祁 注:“近歲 盧氏 蜜崖 人跡不及處,有題字雲:‘道民 天台 司馬承禎 過。’” 明 王世貞 《閑居》詩:“倚酒稱歡伯,看經號道民。” 清 姚鼐 《聞禹卿以書名上達幾更出山而竟止因寄》詩:“家作道民輸鬥米,身惟服食乞戎鹽。”
引導人民。《漢書·地理志下》:“道民之道,可不慎哉!” 顔師古 注:“上道讀曰導。” 三國 魏 曹植 《神農贊》:“造為耒耜,道民播穀。”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網絡擴展解釋
“道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指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組織的人
這一含義在曆史文獻和詩詞中較為常見。例如:
- 金代詩人元好問在《遊天壇雜詩》中提及“道民終不忘天台”,并引用施國祁的注釋,提到唐代道士司馬承祯曾以“道民”自稱()。
- 明代王世貞的《閑居》詩中也用“道民”代指道教信徒()。
- 清代姚鼐的詩句“家作道民輸鬥米”同樣體現了這一用法()。
2.引申為“引導人民”
提到“道民”的另一層含義為“引導人民”,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為罕見,可能與特定語境或訓诂學解釋相關()。
補充說明
- 詞源背景:“道民”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與道教文化密切相關,常指正式皈依或修習道教的人()。
- 現代使用:當代已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研究古典文獻或宗教曆史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2中的詩詞原文及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民(Dào mín)這個詞是一個舊詞,可以拆分為“道”和“民”兩個部分。其中,“道”是指道路、道義、道德等含義,表示一種準則或者規範;“民”指的是人民、百姓等普通人群。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和思想體系。在儒家思想中,道德和道義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對于領導者來說,應該以道德理念為指導,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因此,“道民”這個詞在古代多用來形容一種領導者或者統治者對百姓的态度和方式。
在繁體字中,道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專門規定“道民”這個詞的獨立寫法,而是将“道”和“民”兩個字分開書寫,形成“道民”的組合。
以下是關于“道民”的一些例句:
1. 領導者應該以道民為重,秉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則。
2. 國家發展的目标應該是為了保障人民的道民利益。
3. 領導者以道民為宗旨,才能赢得民衆的信任和支持。
關于組詞,可以使用“道”的相關詞彙如道德、道義、道路等與“民”的相關詞彙如民衆、民意、民主等進行組合。
近義詞可以是道德民主、民衆道義等,反義詞可能是道德不端、民不聊生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