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渤潏的意思、渤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渤潏的解釋

水沸湧貌。 唐 李白 《萬憤詞投魏郎中》詩:“海水渤潏,人罹鲸鯢。”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渤潏陵隄防, 東郡 多悲辛。” 宋 範仲淹 《水車賦》:“渤潏騰波,忽若刺山之泉湧;潺湲去浪,漸如澄山之練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渤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渤潏(bó yù)指水勢洶湧翻騰的狀态,常用于形容江河湖海波濤激蕩的景象。其中:

示例用法:

“渤潏”形容水流奔騰澎湃,如“渤潏驚濤,崩雲裂石”(見清代詩詞)。


二、文獻引證與權威解析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标注“渤潏”為“水沸湧貌”,強調其動态洶湧的特性 。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2. 古典文學用例:

    • 唐代杜甫《北征》詩:“渤潏固須深,昆侖匪高丘。” 此處以“渤潏”隱喻時局動蕩。
    • 清代黃景仁《觀潮行》:“渤潏騰沓排天來,轟雷掣電不敢逼。” 直接描繪錢塘潮的磅礴氣勢 。

      來源:中華書局《杜詩詳注》《兩當軒集》。

  3. 文字學考據: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釋“潏”:“水湧出也,從水矞聲”,印證其與水流噴湧的關聯 。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三、文化意涵

“渤潏”不僅描述自然水文,更在詩文中承載動蕩、壯闊的象征意義。如:

宋代李綱《望海潮》詞:“渤潏潮生,煙巒翠擁,東南形勝無雙。” 借水勢喻山河氣象 。

來源:《全宋詞》,中華書局輯校。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0.
  2. 仇兆鳌. 《杜詩詳注》. 中華書局, 1979.
  3.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 唐圭璋. 《全宋詞》. 中華書局, 1965.

網絡擴展解釋

“渤潏”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水沸騰翻湧的樣子,常見于古代詩文。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水勢翻湧
    指水流因受外力(如地勢、風力等)影響而呈現沸騰、噴湧的狀态,類似“波濤洶湧”的動态場景。
  2. 引申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渤潏”暗喻動蕩的局勢或激烈的情感,如唐代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中“海水渤潏,人罹鲸鲵”,以海水翻湧象征社會動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籍記載
    《康熙字典》提到“渤”字本義為水湧貌,而“渤潏”是這一含義的延伸組合詞。
  2. 詩文例證
    • 宋代晁補之《五丈渠》詩:“懸流下噴水渤潏”,描繪河水傾瀉時的澎湃景象。
    • 李白詩中用“渤潏”強化了海水翻騰與人間苦難的對比。

三、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4中的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枉保揣犇逐鳔膠并世無兩補縫草莽酬報創辦出脫褡包德齒多壽反饋發剔父賞晐姓古文字煥燿胡簶教肄孑立久違懻忮誇心臘糟煉珍沕滑秘箓明燭鳴驺木星上行難說惄然鉗鎖青田大鶴天瓊林苑酋健曲撓轫車濡浃三重申勅實績時運雙崗素輝隨機應變瑣語阘非天軍田市提地通身歪點子萎絕遐标鮮光賢淑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