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獲的意思、殺獲的詳細解釋
殺獲的解釋
斬殺捕獲。 漢 班固 《西都賦》:“覽山川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獲的解釋 獲 (獲⑤穫) ò 打獵得到的禽獸:獵獲。 得到,取得:獲得。獲獎。獲悉。如獲至寶。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臧獲。 能得到機會或空閑:不獲面辭。 收割莊稼:收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殺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代文獻語境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釋義分解
-
"殺"
- 本義為"殺戮",《說文解字》釋:"殺,戮也",指以武力緻人死亡。
- 引申義為"戰鬥""征伐",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殺敵為果,緻果為毅"。
-
"獲"
- 本義為"獵得禽獸",《說文解字》:"獲,獵所獲也"。
- 引申為"俘獲""奪取",如《詩經·秦風》:"舍拔則獲",指射箭擒獲目标。
組合義:"殺獲"指在戰鬥或狩獵中"擊殺并俘獲",強調通過武力行動達成雙重結果(消滅敵人/獵物并奪取戰利品)。
二、古籍用例與語境
-
軍事場景
- 《漢書·匈奴傳》載:"漢兵追北,至範夫人城,殺獲甚衆",指漢軍追擊匈奴時擊殺并俘虜大量敵人。
- 《後漢書·耿弇傳》:"弇複收斬獲者三千餘人","斬獲"與"殺獲"同義,指斬殺與俘獲敵軍。
-
狩獵場景
- 《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禽私之",鄭玄注:"獲者取左耳","殺獲"在此指獵殺野獸後割取憑證以計功。
三、現代用法與辨析
- 使用局限:現代漢語中"殺獲"幾乎僅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述,日常用語已被"殲滅""俘獲""繳獲"等替代。
- 常見誤用:易與"殺戮""捕獲"混淆,但"殺獲"特指兼具消滅與奪取的行為,如"殺獲敵酋"(擊殺并俘獲敵首)。
四、補充說明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公開電子資源鍊接,釋義依據權威工具書及通行文獻版本。如需查證,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或《漢語大詞典》紙質/數據庫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殺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斬殺捕獲,多用于描述戰争或狩獵中的行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礎含義
“殺”指斬殺、消滅,“獲”指捕獲、獲得,組合後表示在戰鬥或圍獵中既消滅敵人又俘獲戰利品的雙重行為。
-
語境延伸
該詞常與軍事活動相關,強調對敵方的打擊與資源獲取,如《西都賦》中“觀三軍之殺獲”即描寫軍隊作戰成果。
二、文獻例證
- 漢代典籍:班固《西都賦》以“覽山川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展現戰場場景。
- 唐代文書:韓愈在《黃家賊事宜狀》中記載“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用于統計戰果。
三、使用特點
- 古代專屬性: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
- 雙動作并重:區别于單純的“殺”或“獲”,強調兩種行為的同時完成。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西都賦》《黃家賊事宜狀》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並駕不材不如志虿鋒摻和串戶觸觸生敵僞藩捍風鬥風檢負戾艴然不悅關刀谷耗黑家白日畫籌黃表渙釋狡啟頰渦急溜緊巴巴靖郭氏謹疾幾上肉咎魅扛哄戡難空同魁品窟窡兩階澧沛離世遁上名材末塗嫩涼譬大乾安敲定青林黑塞清質親疏瓊林宴氣噓噓确有商決梢天神通力深文巧诋詩癯司存歲醪堂吉诃德無輩污染源無雙亭顯比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