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善的意思、聞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善的解釋

謂聞知善言善行。語本《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 江 河 ,沛然莫之能禦也。”《孔子家語·六本》:“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 唐 柳宗元 《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夫聞善不慕,與聾聵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善

基本釋義

“聞善”是由“聞”與“善”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聽聞善言、知曉善行,引申為主動接納并踐行美德的行為。


一、字義解析

  1. 聞(wén)

    • 本義:甲骨文象形為“耳附于門”,表示“聽到聲音”(《說文解字》)。
    • 引申義:
      • 接受信息(如“聞道”);
      • 傳播名聲(如“聞名”)。
    •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2. 善(shàn)

    • 本義:甲骨文為“羊+言”,象征吉祥之言(《甲骨文字典》)。
    • 引申義:
      • 道德高尚(如“善良”);
      • 美好、完善(如“盡善盡美”)。
    • 來源:《漢語大字典》

二、詞義演變與經典用例

  1. 先秦典籍中的“聞善”

    • 《論語·述而》:“聞善而行之,聞義而徙之。”

      ▶ 意為聽到善言便付諸實踐,體現儒家對道德實踐的強調。

      來源:《論語譯注》(楊伯峻)

  2. 漢代文獻的拓展

    • 《鹽鐵論》:“聞善而不樂,非忠臣也。”

      ▶ 強調士大夫應以積極态度接納善言。

      來源:《鹽鐵論校注》


三、現代用法與内涵

  1. 主動求知:指以開放心态學習他人優點(如“聞善則拜”)。
  2. 道德實踐:将所聞之善轉化為行動(如“聞善必行”)。
  3. 社會意義:體現中華文化“見賢思齊”的價值觀(《孟子·公孫丑上》)。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4. 《論語》《孟子》經典注本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線上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驗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聞善”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源自古代經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聞善”指聽到善言善行并積極踐行,出自《孟子·盡心上》。原文以舜為例,描述他雖隱居深山,但聽到善言、見到善行時,能如江河決堤般迅速接納并付諸行動。

二、文化内涵

  1. 儒家思想的體現
    強調對美德的主動追求,如《孔子家語》提到“聞善必躬行之”,即聽到善言需親身實踐,再引導他人。
  2. 行為導向性
    不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更注重行動轉化。唐代柳宗元在《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中寫道:“聞善不慕,與聾聩同”,指出若聽聞善行卻無動于衷,與聾啞人無異。

三、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擴展為對他人善舉的認同與傳頌,如聽到好事不遺漏地贊揚,并倡導文明友善的社會風氣(參考低權威性、3、7)。

四、使用場景

五、辨析注意

需注意部分資料誤将出處标注為《論語·微子》,實際正确文獻來源應為《孟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號罷乏部執唱喚徹劄倅廨嫡脈兜羅綿杜甫訛傳方弘鳳皇子蜂蠟豐屋浮蕩高會梗死溝主咕嘟撼頓昊天不吊何郎粉合酺混窮奸擄燒殺苦酒闊步高談量抹例監離數厲祟騾幫甍棟沕滑明教不變末官摩牙棋奁窮深溶溶滟滟入火赴湯儒家若敖鬼餒啬己奉公山陰乘興山栀石銘書包書面嘶號訟件瑣渎泰山天誘其衷調舌弄唇提款通同一氣偷閑徒從網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