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偷閑的意思、偷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偷閑的解釋

(1) [snatch a moment of leisure]∶抽空

忙裡偷閑

(2) [loaf on the job;be idle] 〈方〉∶偷懶;閑着

詳細解釋

擠出空閑的時間。 唐 白居易 《歲假内命酒贈周判官蕭協律》詩:“聞健此時相勸醉,偷閑何處共尋春。” 宋 梅堯臣 《和公儀龍圖戲勉》詩:“豈意來嘲 飯顆 句,忙中唯此是偷閑。” 清 徐倬 《柳梢青》詞:“兩屐徒存,五車休問,一味偷閑。” ********* 《杭江小曆紀程》:“去 金華 的客車要近午方開,八點鐘起床後,就出 南門 上 苎蘿山 去偷閑一玩。”


媮閒:偷閑。 唐 司空圖 《石楠》詩:“客處媮閒未是閒,石楠雖好懶頻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偷閑”是漢語中常見的動詞性短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被明确收錄,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義與引申義

  1. 忙碌中抽空

    指在繁忙的事務中擠出時間做其他事。例如:“工作間隙偷閑喝杯茶”。這一用法源自白居易《歲假内命酒贈周判官蕭協律》中“鬥趁紅紛偷閑卧”,生動展現利用短暫空閑放松的狀态。

  2. 懈怠懶惰

    含貶義,指故意逃避勞動或責任。如《紅樓夢》第十四回“偷閑歇力”的描寫,反映清代已用此詞批評怠工行為。

二、語義演變考據

據《漢語大詞典》溯源,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本義為“竊取空閑”,宋代《朱子語類》中已分化出褒貶兩用:既指合理調節勞逸,也指投機取巧的消極态度。現代漢語中兩種用法并存,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權威用例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偷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抽空、擠出空閑時間
    指在忙碌中抽出時間休息或處理其他事務。
    例句:

    • “忙裡偷閑”(現代常用表達)。
    • 唐代白居易《歲假内命酒贈周判官蕭協律》:“聞健此時相勸醉,偷閑何處共尋春。”
  2. 方言中的“偷懶”或“閑着”
    部分地區引申為消極怠工或無所事事。
    例句:

    • 《商頌》:“不敢懈怠不偷閑,上天賜予各種福祿。”

二、文學與用法解析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參考《商頌》、白居易詩作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科全書半日制學校參貳充任淳鈞丹木鄧蕭點水不漏第産犢鼻裈對局遏漸防萌方頤反語管城穎灌油古籍含筆夯漢鴻悆候卒畫籌懽心貨色賤末廐副絶蹯巨識開播樂天任命兩栖類連頭連腳連嶽龍江虎浪夢撒寮丁逆料佩要潑灑清監傾志虬盤趨和任法獸熔焊掃數生善滲坑霜砌庶妃水路順流而下說載四同碎缺遂欲天亶涕泗交下香物效謀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