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有文字的碑石。《呂氏春秋·安死》:“今有人於此,為石銘置之壟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又有粟窖及鹽窖,以備不虞,今窖上猶有石銘存焉。”
“石銘”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石銘”由“石”和“銘”組成:
文獻記載:
文化價值: 石銘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史料,可反映當時的風俗、制度及信仰。
“石銘”既指實體碑刻,也承載曆史文化内涵,在考古、文獻學等領域具有重要價值。
《石銘》這個詞指的是刻在石頭上的銘文或字迹。在石頭上刻寫信息或傳承文化的痕迹被稱為石銘。這些石銘可以是碑文、墓志等。
《石銘》的拆分部首是石(石頭),銘(銘記)。部首“石”的筆畫數為5,部首“銘”的筆畫數為15。
《石銘》一詞起源于漢代,當時用于形容刻在巨石上的銘文。後來,這個詞逐漸廣泛用于描述任何刻在石頭上的字迹。
《石銘》的繁體為「石銘」。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石銘》為例,古代漢字的寫法為:
石:丆丿ノ一
銘:釒⺘⺾冖⺾⺾二⺗二⺆彡
1. 這塊巨石上的石銘記錄了古代的曆史事件。
2. 在古墓中發現了一塊刻有精美石銘的石碑。
1. 碑石銘文
2. 石銘刻制
3. 石銘傳世
1. 石刻
2. 石碑
3. 石文
1. 紙上文字
2. 木刻
3. 塗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