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兜羅綿的意思、兜羅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兜羅綿的解釋

(1).[梵tūla]棉。亦為草木花絮之總稱。《翻譯名義集·沙門服相》:“兜羅,此雲細香……或名妬羅綿。妬羅,樹名。綿從樹生,因而立稱如柳絮也。亦翻楊華。”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古錦論·兜羅綿》:“兜羅綿,出南番、西番、 雲南 ,莎羅樹子内綿織者,與剪絨相似,闊五六尺,多作被,亦可作衣服。”

(2).喻雲或雪。 宋 楊萬裡 《題曾無愧月窗》詩:“阿兄作雲巢,阿弟作月窗……兜羅綿上住兄子,銀色6*界中著吾弟。” 金 元好問 《讀書山雪中》詩:“山靈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羅綿。” 清 趙翼 《途遇大雪》詩:“世界幻入兜羅綿,恍見洪荒萬萬古。”亦省作“ 兜羅 ”。 趙樸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鑿巖造佛高數丈,示現手如兜羅綿。”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兜羅綿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兜羅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佛教文化色彩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詞源本義 該詞為梵語音譯詞"tūla"與漢語"綿"的複合詞,本義指古印度一種木棉科植物果實内的細軟棉絮。《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原指"兜羅樹所生的絮棉",後引申為"細軟棉絮的通稱"。

二、佛經比喻 在佛教典籍中常以"兜羅綿"比喻佛身的殊勝特征。《楞嚴經》卷三記載"世尊之手柔軟如兜羅綿",形容佛陀手足柔軟的特征。佛經注疏《首楞嚴經義疏》卷六釋為"西域木綿,細軟成絮,故以為喻"。

三、文學意象 唐宋詩詞中多借指雲霞或自然物象的柔美狀态。蘇轼《贈眼醫王生彥若》詩雲"空花堕八風,五濁如兜羅",以之比喻視覺幻象。《翻譯名義集》卷七記載"兜羅,此雲細香……或名妬羅綿,妬羅,樹名,綿從樹生"。

四、工藝延伸 明清時期演變為紡織物代稱。明代謝肇淛《五雜俎》記載"西域有兜羅綿,毛織褐亦謂之兜羅",指代具有異域特色的紡織物。清代《西域圖志》載"回部織罽,以兜羅綿為經,毳毛為緯"。

網絡擴展解釋

兜羅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源自梵語“tūla”,原指一種天然纖維材料。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它特指莎羅樹(或妬羅樹)種子内部的綿狀物,質地柔軟如柳絮,可用于紡織被褥、衣物,常見于南番、西番及雲南地區。

二、佛教文化中的象征

在佛教經典中,兜羅綿被賦予特殊意義:

  1. 形容佛手特征:佛陀“手足缦網相”中的手紋如兜羅綿般細膩柔軟,象征慈悲與莊嚴。
  2. 比喻佛法意象:在《大般涅槃經》中,以兜羅綿的潔白細軟暗喻佛祖涅槃時的祥瑞雲狀。

三、文學中的引申比喻

宋明詩詞常借其特質進行意象延伸:

四、植物學關聯

《本草綱目》等記載其與“娑羅樹”相關,可能指木棉科植物的絮狀纖維,類似現代木棉用途(注:此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或宗教典故,可參考《翻譯名義集》《格古要論》等古籍,或佛教經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傍顧傍門謗亵抱産才說采缯巉崖車革車驺儲寀慈明摧逼鄧林鬥紙牌肥豬粉封塗封資修貢納閨奁國能侯度淮南體華近賤易解後迹痕靜亂緊隣金戚隽言妙語巨子髡薙陵遟鸾幾輪印盧森堡麥舟内祭祀秾秀評跋乾修撬棒恰限妾婦之道三綱世尊倏閃肆侈四儀素壁睟面盎背壇壝通軌投棰吐圖莴苣香鑪象數效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