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big strides and give a high-flown talk] 言語、态度自然得體,行為、舉止潇灑大方
邁着大步,高聲談論。形容言行自由,态度潇灑。 三國 魏 曹丕 《漢文帝論》:“能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宋 陳亮 《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于漢唐策》:“ 高祖 君臣獨知之,三章之約以與天下更始,禁網疏闊,使當時之人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闊步高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uò bù gāo tá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成語形容言行潇灑自然、不受拘束的狀态。具體表現為:
原始出處:
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曹丕》:“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這裡指曹丕推行仁政後,百姓能放松身心、自由交談的狀态。
引申意義:
現代多用于形容人舉止大方、談吐自如,尤其在公開場合表現自信(如演講、辯論等)。
適用場景:
褒義語境中,強調積極灑脫的态度,例如:“他在會議上闊步高談,條理清晰,赢得了全場掌聲。”
注意事項:
需根據語境判斷褒貶。部分解釋認為該詞可能隱含“傲慢”之意(如),但權威典籍中無此負面含義,實際使用應結合上下文。
該成語既可形容自然得體的潇灑風範,也可能因語境帶有一定主觀色彩,使用時需注意對象和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
闊步高談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形容自信而自豪地暢所欲言,語氣高亢而有氣勢。
闊步高談由“阝”、“步”、“高”和“談”四個部分組成。
阝部意為土地,表明該詞與地方、地域相關。
步部意為行走,表示行動。
高部表示高度、興盛、顯貴之意。
談部表示交談。
整個詞的筆畫編碼為11畫。
闊步高談最早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胥靡所禁,而盜臣以鄱冒之,亦将闊步高談焉”。
繁體字為闊步高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闊步高談的“闊”字分别在上下兩部分畫上了長方形的圖案,表示廣大的地域;“談”和現代寫法略有差異,前者将“彡”作為邊框,後者将“彳”作為部分。
他自信滿滿地闊步高談,讓所有人都對他的見識佩服不已。
組詞:自信、自豪、暢所欲言。
近義詞:大膽陳述、大言不慚。
反義詞:默不作聲、縮頭縮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