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後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寄崔慶孫》詩:“交情澹薄應長在,俗态流離且勉旃。還拟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山陰乘興”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該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故事講述東晉名士王徽之(字子猷)居于山陰時,某夜大雪突至,他忽憶友人戴逵(字安道),遂連夜乘船前往剡縣拜訪。經一夜航行抵達後,他卻未進門便折返。面對他人疑惑,王徽之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通過這一典故,成語不僅記錄了曆史人物的風雅轶事,更成為中華文化中“重意趣輕形式”精神的象征。
《山陰乘興》是一句成語,它的意思是在山陰乘坐船舶時激發的快樂和興奮之情。這句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暢快淋漓地享受旅途中的美好景色和心情。
根據《康熙字典》,《山陰乘興》可拆分為:
《山陰乘興》來源于唐代文人杜牧的《秋夕》詩中的“三萬裡河東人海西,山陰乘興共看花”。作為整首詩的第一句,這裡的“山陰乘興”意味着在山陰地區所乘的船隻,以及乘船時的愉悅心情。
《山陰乘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山陰乘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将《山陰乘興》拆解為以下字:
1. 他在遊覽山水風光時,心情如《山陰乘興》一般,愉快無比。
2. 當他踏上船隻,迎着微風,沐浴在陽光下時,真是感受到了《山陰乘興》的快樂。
1. 山水風光
2. 快樂愉快
3. 船隻航行
1. 山明水秀
2. 心曠神怡
3. 船舶暢遊
1. 憂心忡忡
2. 坐立不安
3. 船行颠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