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酒的意思、苦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酒的解釋

(1).劣質味酸的酒。《釋名·釋飲食》:“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太平禦覽》卷八六六引 晉 陳壽 《魏名臣奏》:“ 劉放 奏雲:‘今官販苦酒,與百姓争錐刀之末,宜其息絶。’”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劉比部留别》:“苦酒聊為酌,無勞辨聖賢。”

(2).用以比喻痛苦、辛酸的生活感受。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何必‘勸君更進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 阿章 《寒夜的别離》:“這杯曆史留下的苦酒,就讓我一個人來喝吧,别去擾亂她,别去連累無辜的孩子。”

(3).醋的别名。《晉書·張華傳》:“ 陸機 嘗餉 華 鮓…… 華 發器,便曰:‘此龍肉也。’衆未之信。 華 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酢法》:“烏梅苦酒法:烏梅去核,一升許肉,以五升苦酒漬數日,曝乾,擣作屑。欲食,輒投水中,即成醋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酒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本義指味道苦澀的酒

古代釀造技術中,因發酵不充分或儲存不當易産生苦味酒液。《齊民要術》記載“苦酒”為醋的别稱,因其酸澀口感近似劣質酒(《齊民要術·作酢法》)。現代漢語中,“苦酒”仍指代劣質或味苦的酒類飲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烘托悲涼氛圍。

二、比喻人生苦難或悔恨心境

此義項源于“酒”的文化象征——既代表歡慶亦隱喻愁緒。經典用例見于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世延伸出“飲苦酒”喻承受痛苦後果,如“自釀苦酒”形容自作自受的困境(《漢語大詞典》)。

三、文學意象中的雙重隱喻

在詩詞中,“苦酒”常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

  1. 具象層面:指實際飲用的劣酒,如白居易詩“悶取藤枝引酒嘗,苦酸卻似苦酒漿”;
  2. 抽象層面:象征愁緒,如李賀“人生苦酒消不盡,酒入愁腸愁更愁”(《全唐詩》卷三百九十四)。

四、中醫古籍中的特殊指代

《本草綱目》稱醋為“苦酒”,因其由糧食發酵釀制,味酸苦可入藥。如張仲景《傷寒論》載“苦酒湯方”,即以醋為藥引治療咽喉腫痛(人民衛生出版社《傷寒論校注》)。


參考文獻

  1. 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
  4. 張仲景《傷寒論》(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5. 《全唐詩》(中華書局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苦酒”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字面本義
指古代工藝不完善釀造的劣質酸酒,最早見于東漢《釋名·釋飲食》記載:“苦酒:淳毒甚者,酢苦也”,描述其酸澀口感。晉代《魏名臣奏》提到官府販賣苦酒與民間争利,側面印證其作為廉價酒類的存在。

二、文學比喻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象征痛苦經曆,如詩句“飲下生活的苦酒”,或郭小川《西出陽關》中“這樣的苦酒何須進”,均将物質層面的酸酒引申為精神層面的苦難。

三、特殊别名
部分古籍中作為醋的代稱,如《晉書》記載用苦酒鑒别食物,《齊民要術》更直接記錄苦酒釀醋工藝,說明古代存在酒醋工藝互通現象。

四、地方特色酒類
廣西、湖南等地侗族保留“苦酒”傳統工藝,以糯米發酵制成,口感酸甜微苦,酒精度約12-18度(注:此說法源自低權威性來源,建議進一步考證)。


提示:如需引用古籍原文或了解地方酒類詳情,可參考《釋名》《齊民要術》等文獻,或實地考察少數民族釀造工藝。

别人正在浏覽...

柏黃腸白栘瘢迹巴俞标賞髀石插科使砌超車塵粃忱恂粹質堆房杜荊州敦盤耳珥豐藉風雷封洫風擁高挑兒呵禁荒怠花腿閑漢佳語進賢進能九暑開晴靠家大來婦雷蘇鸾影鳴嗥密矢淖衍泥淪跑肚漰灂辟萃撲殄潛畜強凫變鶴強起棋陸儒仙颯拉廈覆砂汞善模善樣生腰坐神委什伯獅子補酸嘶綏安損陰天人天庥吳濞跭諧際